防御新冠气溶胶传播,最有效的还是这一招!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2-05-18 08:30

新冠病毒的传播方式主要是吸入和接触。前者指人们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即含有新冠病毒的气溶胶而感染,后者指接触患者体表和患者接触过的各种物体表面,包括家具、办公用品、快递、手机等受到感染。

现在,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经空气传播的效力比经接触物体表面还要高。知名科普作者张田勘表示,如果这个结论得到进一步证实,在防止新冠病毒社会性传播的多种方式,戴口罩应当是针对气溶胶传播最有效的防护措施。

(1)研究表明最危险的环境是健身房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团队在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间,对校园环境进行了测试,包括空气和环境表面取样,使用的工具是湿壁气旋式生物气溶胶采样器和拭子套件,前者收集空气样本,后者收集环境物体表面样本。

无论是空气还是环境样本,研究人员都特别注重收集音乐排练室、表演厅和室内强化体育锻炼设施(健身房)内的空气,因为这些地方人员聚集较多,在环境中遗留的病毒量也会较高。同时,这些环境中的气溶胶浓度往往高于正常说话时产生的气溶胶浓度,如表演者用力吹奏管乐器产生的气溶胶浓度会非常高,人们在健身房进行剧烈有氧运动时,由于心率和呼吸加快也会产生高浓度的气溶胶。

环境取样的物体表面来自办公室、教室、表演空间、自助餐厅、健身房中的各种接触门把手、饮水机、键盘、桌子、水槽和电灯开关等。研究者共采集了256个空气样本和517个地表样本,其中阳性率分别为1.6%和1.4%。

这意味着空气传播新冠病毒的效力比接触物体表面传播新冠病毒的效力还要高。研究同时表明,最危险的环境是健身房,75%的空气样本和50%的地面样本都有新冠阳性迹象。

(2)病毒在塑料表面存活时间最长

新冠病毒在不同物体表面的存活时间长短不一。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比较了新冠病毒和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在特定温度下存活于环境中多种物质上的时间。

在温度为21-23℃时,环境中有5种物质,分别为直径小于5微米的气溶胶、塑料表面、不锈钢表面、铜表面和纸板表面,环境湿度为40%。结果表明,在气溶胶中,新冠病毒与SARS病毒的存活时间相似,在3小时内有感染性。在其他4种环境物质中,新冠病毒存活度和感染性由高到低的是,塑料、不锈钢、纸板和铜。在塑料表面,新冠病毒72小时内有感染力。在不锈钢表面,新冠病毒可以存活48小时,但是有感染力的病毒载量明显降低。在纸板上,新冠病毒24小时后就没有感染力了。在铜表面,新冠病毒4小时后就检测不到感染力。

这个研究反映了在常温下(21-23℃)新冠病毒的存活时间和感染力,新冠病毒在塑料表面的存活时间最长,为72小时;在纸板上24小时后就没有感染力了。

所以,建议大家接触外来物品尤其是塑料外包装的外卖、快递包裹时,更要严格做好消杀处理,比如先用酒精喷雾对外包装进行消毒,静置片刻后再取出物品,全程需戴好口罩防护,随后清洁双手。

(3)戴口罩仍是最重要的预防方法

大家都听说过气溶胶,但可能并不完全了解它的具体含义。

其实,气溶胶分为普通气溶胶和生物气溶胶。普通气溶胶比较广泛,是在空气中稳定分散悬浮的液态或固体小颗粒。比如,人们在环境中能闻到烟味,是因为有人吸烟遗留下来了几百纳米左右的气溶胶颗粒。

而空气中含有吸附或包裹着各种微生物的气溶胶,被称为生物气溶胶,这些微生物包括病毒(流感、麻疹、水痘)、细菌(衣原体、结核分枝杆菌、军团菌)和真菌等。由不同类型的病原微生物生成的生物气溶胶的大小不尽相同,可分为几个类型,0.02-0.3微米的病毒、0.5-10微米的细菌、0.5-30微米的真菌。同时,生物气溶胶还可能以各种形式存在,如单一细菌细胞或孢子、真菌孢子或病毒;几个单细胞、孢子或病毒的聚集体;附着在其他非生物粒子上,形成有机和无机参半的气溶胶。

空气中存在生物气溶胶,不一定会传播疾病。一方面,要看生物气溶胶中的微生物是否为致病性的,以及即便有致病性,是否有致病的活性和能力。另一方面,要看生物气溶胶的传播距离有多远。

一些研究表明,气溶胶的传播距离较远,从几米到上千米不等,远超过飞沫的传播距离。针对2007年澳大利亚昆士兰地区437个马场的马流感传播事件研究发现,这些马场平均距离约1000米,最远的达13千米,没有马与马的近距离接触,仍发现很多马被感染。原因在于,马流感病毒在气溶胶模式及固定风向作用下,可能具备超长距离传播能力。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也曾指出,病毒或细菌可以通过气溶胶长距离传播,并在短期内导致大面积感染。

人们在打喷嚏、咳嗽、日常说话、大笑、唱歌等过程中排出的鼻腔和口腔的液滴都可以称为飞沫,其粒径一般为1-5毫米。如果其中含有新冠病毒或其他致病微生物,在1-2米的空间内就极具传染性。此后,一部分飞沫在空气中悬浮的短暂过程(1秒甚至几十毫秒内)里失去水分,蒸发而形成小飞沫与飞沫核,可以合成为气溶胶。其中含有的病原体粒径只有几微米,可以悬浮在空气中并随空气移动,也就具备了远距离传播的可能。

总之,飞沫和气溶胶构成了新冠病毒的重要传播途径。至于气溶胶中的新冠病毒能活多久,有多大浓度才具有传染性,现在的科学证据还较少。上文提到的研究结果提示我们,戴口罩仍然是最重要也是首要的预防新冠病毒的方法。不过,在开放的空间和良好的通风条件下,气溶胶中的病毒浓度会迅速降低,感染他人的可能性也会降低。

(4)日常佩戴口罩怎么选

戴口罩对于预防新冠病毒十分重要,但只有正确选择口罩和佩戴口罩,才能做到有效防护。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公众和重点职业人群戴口罩指引(2021年8月版)》,建议公众选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级别的口罩。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在市面上最常见,防护级别低于医用外科口罩;医用外科口罩的结构有3层,中间是过滤层,可阻隔体液、血液和细菌、部分颗粒物。医用外科口罩与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外观相似,选择时留意包装说明。

N95/KN95这两种口罩对于非油性颗粒物的防护效率都不小于95%,防护效果优于医用外科口罩。而医用防护口罩是指符合《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标准的口罩,防护效果高于前面所说的几种口罩,具有阻隔血液和传染性体液喷溅的能力。

鉴于新冠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是飞沫,只要口罩能够隔绝飞沫甚至气溶胶,便可有效阻断感染,因此,公众日常预防可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需要注意的是,在5月3日举行的北京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提示以下几种情况,重点人员和北京市民应佩戴N95或KN95口罩:一线防疫、外卖快递配送等重点人员在工作时;市民外出尤其是在医疗机构就医或陪同就医、取药时,探视高龄老年人、婴幼儿或有基础性疾病人员时,进行核酸检测、收取外卖快递时,出入人员密集及通风差的密闭场所时,风险难以判定但需要和陌生人近距离沟通时等特殊场景;封控区、管控区、临时管控区等人员。在疫情严峻时期,更严谨的防控措施可以更好地应对疫情。

此外,口罩佩戴4个小时,或被分泌物弄湿或弄脏后,由于防护性能会降低,建议及时更换。

编辑/彭小菲

相关阅读
你怕叠加感染吗?关键要做对这几件事
疾控U健康 2024-01-13
新冠病毒秒级消杀 北京企业研制多类型空气消毒产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08
居家康复期间做到这些,能有效防范气溶胶传播
北京时间 2022-12-10
疫情期间如何防范气溶胶传播?这几个方法很实用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2-12-01
居家防气溶胶 别漏掉这俩卫生“死角”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6-15
气溶胶传播“飘忽不定” 户外公共场所也要戴好口罩
科技日报 2022-04-14
气溶胶传播“飘忽不定”,户外公共场所也要戴口罩
科技日报 2022-04-14
防范奥密克戎,必须使用N95口罩?专家:熔喷布口罩就有效,面部贴合需达标
解放日报 2022-04-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