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教材”编写启动 冯骥才:非遗学科的大厦要把第一块砖放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4-29 15:30

4月28日,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在线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教材”编写启动会。会上披露了全国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的最新建设进展。这标志着我国非遗学学科建设迈出了关键一步。冯骥才先生动情地说:“非遗是伟大的不可再生的历史财富,但它是活态的。它需要长盛不衰,它文化的精髓必须代代相传。只有学科才能为这一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提供科学的保证。我们做这件事,就像建设一座大厦放下的第一块砖。这块砖是根基性的,一定要放正、放好、放实、放稳。”

微信图片_20220429160023.jpg

本次会议宣告,天津大学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教材”编辑委员会正式成立,冯骥才先生担任编委会主任、系列教材总主编,潘鲁生、向云驹、苑利、顾军、方明、唐家路等12位专家担任编委会委员。《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论》《民间文艺学教程》《传承人口述史教程》等首批3本教材编写工作正式启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大学特聘教授向云驹,教育部高校设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教授潘鲁生,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民艺研究所所长唐家路,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教授郭平,分别担任三卷教材的主编。

自本世纪以来,中国文化界和学界发起“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普查、整理、保护了中华大地上浩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为迅速消减的传统村落建立了一批文化档案。经过二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已将非遗家底基本摸清,逾十万项进入国家四级(国家、省、市、县)非遗名录。以进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代表作数量而言,我国已居世界首位,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非遗大国。

微信图片_202204291600231.jpg

然而,面对以“活态”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没有一整套科学的保护标准、方法和制度,也缺乏可资借鉴的保护经验。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庞大、形式缤纷,极大地增加了保护难度,且一旦失去本色,便会得而复失。基于此,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座谈会上,冯骥才先生以《建立国家非遗保护的科学体系》为题发言,系统阐述了“科学保护是根本、人才培养是关键”的观点,明确提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设置成为独立学科的建议。

这一建议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一系列举措相继出台。2021年3月,教育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同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了《关于推动部分学位授予单位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向人才培养试点工作的通知》;同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体系和专业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自主增设硕士点和博士点”。

作为我国非遗保护与研究事业的重镇,天津大学率先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交叉学科硕士学位点申报工作。2021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达批准通知,批准天津大学设置全国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这标志着非遗学科正式进入了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也标志着我国非遗保护事业从“抢救性保护”进入“科学保护”的新阶段。

微信图片_202204291600232.jpg

会上,冯骥才先生高兴地说:“非遗人才培养从此有了专线,也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我们要为非遗学科设计一套教材、讲义、读本,要为非遗学生准备好丰足的学习资源”。他认为非遗教育要牢牢抓住三项工作:一是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和严谨而明晰的理论体系,这是教学的根本,也是学术的根基;二是将田野教育作为非遗独特的教育方式,因为田野是非遗学最重要的工作场域和工作方法;三是要与培养目标紧密结合,不仅要培养研究人才,更要培养管理人才。

据悉,“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教材”适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领域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工作,力求涵盖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工作的主要领域,填补我国高校非遗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中的空白。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教研部成立教材编辑室,首批三卷教材拟于年内完稿,新学期即可在教学中使用讲义。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嘉
编辑/弓立芳

相关阅读
春节“申遗”成功后做什么?冯骥才:让这一文化奇葩永久地开放
扬子晚报 2024-12-06
春节申遗成功 冯骥才的专家推荐意见公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05
视窗|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开始试运行
新华社 2024-10-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推出第四版 填补我国非遗理论研究空白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6-13
怀柔区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基地揭牌
北京怀柔官方发布 2023-06-04
天津10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正式挂牌
中国新闻网 2023-03-02
聚焦 | 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在陕西省榆林市举行
新华社 2023-02-17
人物|“80后”冯骥才:没有年龄感 但有紧迫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2-2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