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法国国宝级导演、演员雅克·贝汉4月21日去世,享年80岁。他的儿子向媒体透露了该消息,并称父亲平静离世。
雅克·贝汉1941年7月出生于法国巴黎,在演员、制片、导演、编剧方面都成绩斐然。14岁进入电影行业,25岁凭借《半个男人》摘得威尼斯电影节影帝桂冠。1968年制片著名的《Z》,此片在1969年荣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1975年,他出品的《胜利欢歌》再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1988年,雅克·贝汉出演剧情片《天堂电影院》,在其中饰演成年多多一角,该片曾荣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2004年,他担任音乐片《放牛班的春天》的制片人,该片获得第17届欧洲电影奖最佳影片。
雅克·贝汉在《天堂电影院》中饰演成年多多(右)
光环在身的雅克·贝汉并没有留恋人前的风光,而是在上世纪90年代逐渐转入纪录片行业,记录真实大自然的美丽生灵,他的镜头中充满了博大的胸怀。他曾经在接受北京青年报采访时表示:“在自己的思考中,我觉得我们这个世界是一个生物非常多样性的世界,而在五、六十年前,生物多样性开始逐渐改变,比如说有一天我在报纸上看到某个地方雨林大片消失,看到某个物种消失了,第二天这个报纸就换了另外一个话题,这个事没有什么痕迹就过去了,这对于我来说是难以忍受的。我开始改变我的制片方向,想用自然、动物的世界,去讲述我的观点。”
雅克·贝汉最富盛名的“天·地·人”三部曲,即《微观世界》《喜玛拉雅》和《迁徙的鸟》,以及《海洋》《地球四季》等纪录片,饱含对大自然和生命的诗意摹写,震撼了世人,也诠释了雅克·贝汉对艺术的追求——“最好的纪录片是需要时间和耐心去捕捉最好的瞬间”。
其中,《微观世界》获得戛纳电影节大奖和恺撒奖;《喜马拉雅》包揽一众奖项,并获得奥斯卡提名;里程碑式的纪录片《鸟的迁徙》也曾拿下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提名。
雅克·贝汉对拍摄技术革新的执著,更是为他赢得了“上帝之眼”的美誉。拍摄《迁徙的鸟》时,雅克·贝汉和他的团队为了让鸟对他们放松警觉,300多人的摄制团队第一年基本都不拍摄,只是跟着鸟到处飞。第二年才动用了各种新型的拍摄设备,动力伞、小型飞机和像鸟一样大小的内藏摄像机的航模等工具,把特殊的镜头固定在一个探头里,远远地去拍。雅克·贝汉说:“我第一次拍《迁徙的鸟》时,我们把摄影师送上了天,才发现原来鸟类看到的世界那么真实自然,是我们人类没有办法用肉眼看见的一个世界,它们活的是这么美好,它们在两千米的高空上活着,这样的生活方式让我非常兴奋。”
为了拍摄《地球四季》,他携300多人的团队辗转8个国家中的100多个拍摄地点进行取材,导演的匠人情怀可见一斑。就算年事已高,雅克·贝汉仍然持续关注自然电影。在他看来,世界上如果有一天再没有鸟儿的叫声,该是多么可悲和遗憾。
拍摄纪录片的过程也让雅克·贝汉重新审视人类与自然的相处之道,“我常年和动物们在一起,相处的方式不是让这些动物来适应我们,而是我们适应它们。在第一次拍摄完成之后,我们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改变了,它不再是以人类为引领的世界,而是我们和自然和动物们互相互动的方式。我们和这些动物很好相处了之后,它们把我们当成朋友,我们开车,它们就跟在我们车后面,当我们坐上飞机,它们也飞在飞机旁边,就跟着我们。”
雅克·贝汉导演与中国电影界也颇有渊源。2011年《海洋》在中国公映时,雅克·贝汉曾经到过北京和中国其他城市;他的作品《地球四季》,作为2017年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片单元的开幕影片,当时,78岁高龄的他依然不辞辛苦,来到中国,与中国电影人见面交流,当时他表达了一个梦想,就是拍摄一部以中国为故事发生背景的影片,他认为中国是地球上一个美丽的地方,是一个很好的电影故事发生背景,想要为这个伟大的国度留下一段传奇故事。他说,之前自己已拍过很多关于自然、地球、生物的电影,如今希望有部作品讲述发生在中国这片土地的美丽故事,“我会从以前那些拍过的自然电影里提取经验来拍这部故事片。”
雅克·贝汉透露,影片情节并不复杂,讲述一个曾经对周遭动物并不友善的中国小男孩被某种魔力变得极其微小,为了逃避以前那些遭虐动物的报复,小男孩只得栖身于一只大鸟的背上,随着大鸟穿越大半个中国,后来成为了一名动物保护者。“你也可以把影片看作是小男孩的童话,从这里还能发现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建筑积淀。”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扬
编辑/弓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