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科学家在实验室种水稻 成熟只需60天
华西都市报 2022-04-21 14:09

4月20日,谷雨。这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春去夏来,百谷生。

当天,记者在位于成都科学城的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见到了一批“特殊”的稻谷——经过科技的加持,这批稻谷“逃”过了节气的约束,自由地“疯”长。他们的生长周期只有60天,一年可以收割5至6次。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植物工厂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杨其长研究员的梦想里,“四川造”的水稻将以植物工厂的形式呈现,实现周年连续生产,未来或许还能“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

这项技术被称为“植物工厂水稻育种加速器”。

四川与海南、甘肃同为三大国家级育制种基地。“天府之国”的“川种”正在发力冲刺,着力破解保障粮食安全的种业“芯片”,全面实现由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跨越目标。

亩产可达650公斤实验室里的水稻一年可收割5至6次

“在我们这里,水稻60天左右即可收获,生长期比传统生产方式减少一半。”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植物工厂创新团队科研骨干卞中华博士告诉记者,从一颗水稻种子到整片水稻收获,正常情况下,在户外一般需要120天到160天。周期缩短到60天左右,这意味着一年至少可以收割水稻5至6次。

时间缩短后,产量如何?每亩650公斤!

卞中华和同事们不断进行着试验,实验室里的水稻品种名叫“浙福802M”,是一款矮化水稻,高度仅为50厘米左右。与户外大田种植的水稻相比,其淀粉和蛋白质的含量并无什么差别。“口感也不错,未来甚至还可以定制口味。”

怎样才能达到这个成绩?光、温、水、气、肥,五大元素缺一不可。科研人员按照一个科学的模式配比,形成一道道调控“配方”,养润着实验室里的稻谷。实际上,这些配方可以称之为秘方。卞中华告诉记者,他们已经为此申请中美两国的发明专利。

让戈壁成为稻田?推广植物工厂种水稻需解决电力问题

在卞中华看来,虽然水稻长在实验室里,但他并不是培育温室里的“娇花”。水稻的未来可以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以一种新的栽种模式减少对土地和环境的依赖。

2021年10月,在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中,“植物工厂水稻育种加速器”首次亮相,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当时还是第二代水稻,如今已经发展到了第五代。一系列的实验表明:育种周期缩短了,亩产提高了,品质也不错。

下一步主要是推广的问题。“最大的成本在于电费。”卞中华说,要实现植物工厂育种加速器商业化推广,首先得解决电的问题。

放眼全国,哪里地广人稀,哪里电量充沛?杨其长研究员将目光瞄准了新疆。

“你想想,新疆光照资源丰富,全年日照时数达2550—3500小时,光伏发电能力很强。如果能在新疆的荒漠与戈壁滩上建立水稻工厂,那将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啊!”一个伟大的梦想在杨其长研究员的心中酝酿。

或许,杨其长研究员的梦想有一天会实现,“四川造”的水稻将以植物工厂的形态,“生长”在戈壁滩上。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复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在新疆建立“喀什科研基地”,着力开展农业技术示范工作,戈壁水稻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文/刘秋凤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植物工厂长啥样?沙漠里能种水稻?揭秘种菜“黑科技”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1-09
全球首次:在沙漠温室快速繁育水稻 核心技术来自四川天府新区
成都商报 2024-07-31
科学家揭示水稻破土出苗关键调控机制
光明日报 2024-07-01
我国科学家发现水稻耐盐关键优异新基因
新华社 2024-02-08
中国科学家克隆首个水稻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
长江日报 2023-08-15
我科学家破解水稻生殖隔离之谜
光明日报 2023-07-28
我国科学家破解水稻生殖隔离之谜,杂交水稻或将增产15%以上
澎湃新闻 2023-07-27
来自江苏的水稻种子 如何“迁徙”到海南育种
扬子晚报 2023-04-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