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传图片显示一顺丰同城骑士4月9日实际收入达10067.75元,顺丰回应确有其事。这其中包含了用户打赏7856元(共60笔订单,每单打赏131元),每单不含打赏收入为36.9元。
有网友表示,疫情期间人家冒着风险配送;也有网友称,不加大额打赏就不接单,这会不会助长不良风气?对此,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评论员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只看到收入过万,没看到奔波劳累
本报评论员陈江:实际上这特殊的一日,背后蕴藏着多少辛酸无奈。上海因疫情进入全域静态管理模式,市民“宅在家里,足不出户”成为日常生活状态,线上购物也必然随之成为最重要的消费方式。从日常用品到瓜果蔬菜,连生鲜产品需求也向线上转移,而这一切要送达用户手中,最终仍然要落实到骑手这一“人”的层面。
需求催生了市场,特殊的市场催生了特殊的景象,也就有了骑手一天挣到了一个月的收入。这是骑手凭自己的努力挣的辛苦钱,别人没啥好眼红的。不能只看到他人挣得多,却看不到他人付出的辛苦和汗水。
事实上,像外卖骑手这类“新就业形态”的劳动者,他们自身的生存状况和权益保护一直面临难题。我个人真的非常希望,通过这一特殊事例,或可推动外卖骑手们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得到相应的提升和改善。
事出有因,但未必情有可原
本报评论员高路:骑手一日收入过万虽然事出有因,但未必情有可原,如此高的打赏金额还是很难让人理解的。从顺丰同城的回应看,主要来自于企业用户的打赏,并不违反之前制定的规则。
具体到这些单是否合法合理,要看规则是否透明,是否事先告知当事企业,打赏企业是否心甘情愿,有没有强买强卖的情节,还要看配送成本有无大幅增加等。
质疑并不难理解,无非是担心坐地起价,担心企业滥用市场地位,担心背离了最基本的物当所值的原则。多听听大家的声音对企业审视自己的行为是有帮助的。疫情当下,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抑或是个人都需要传递共克时艰的信念,有些钱不该收的千万别收,能行个方便的何不行个方便?
这次风波也给企业和行业协会提了醒,尽快规范打赏环节,打赏远远超出基础费用要么是基础费用制定低了,要么是打赏太高了,都不是正常现象。需要调整一下收入结构,让市场更信服。行业针对特殊情况也需要制定特殊措施,避免陷入无谓的争议。
日入过万只是个例,将成为过去
本报评论员项向荣:应当说,这是特殊情况下出现的特殊事件,与当下特殊的供需关系有关。但这样的个例,也折射出在疫情防控下,尽管政府和有关部门、社区做了很多努力,物流配送仍然是明显的短板。
我们也相信这种个例不会成为普遍状况。随着各地驰援上海,加上我们本身具有的丰富抗疫经验,上海的物资供应情况正在好转中,由社区组织的对各隔离居民家庭的物资配送正越来越正常和有条理,高额打赏骑手、依赖他们运送物资的情况将会改变。
社会感谢骑手在这段时期的付出,但骑手靠打赏日入过万的情况也将变成过去。
来源/钱江晚报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