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商家在经营场所安装摄像头,据媒体调查发现,如今在商场、餐饮店、游乐场、宾馆、小超市等各类场所,都能见到摄像头的身影。有些摄像头被商家安装在包间里,有些还自动识别个人信息,有些则被人破解导致影像资料在网上流传贩卖,引发人们的担忧。(2月23日《法治日报》)
经营场所之所以纷纷安装摄像头,主要有三种考虑:一是为了安全考虑,即预防和解决内部财物损失、人员伤害等安全问题;二是为了预防和解决消费者之间、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的纠纷;三是为了掌握客户情况及员工工作状态等。一些摄像头带有人脸识别功能,商家的目的就是收集客户信息。
经营场所也是公共场所。对于公共场所安装摄像头,各省份十几年前就制定了“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管理办法”,在这种制度中,哪些公共场所应当安装,哪些场所禁止安装,都有规定。而且还明确:设置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不得侵犯公民个人隐私;对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图像信息,应当采取保密措施。
从现实情况看,经营场所安装摄像头不太规范。比如,有的店铺会提示消费者“您已进入监控区域”,大多数店铺则没有相关提示。再如,一些商家在包间、试衣间等涉及个人隐私的场所安装摄像头。另外,一些经营场所摄像头拍摄的短视频,由于保密管理不到位,或被内部员工泄露,或被黑客入侵后泄露。
也就是说,虽然制度层面早就有相关规定,但一些商家基于自身利益考虑,或是因为对制度规定不了解,不仅在摄像头安装、使用过程中很任性,而且对摄像头收集的个人隐私保护不重视,给消费者隐私安全带来威胁,甚至直接损害消费者权益。这些不规范现象应该引起商家、消费者和有关方面共同重视。
从商家角度来说,首先要意识到,经营场所的摄像头,既不能随意安装,也不能随意收集客户信息,而是要按照相关制度规定来安装,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其次,既然把顾客视为上帝,就应该落实到行动中,真正做到尊重客户的知情权、同意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而不是任意侵犯客户权益。
作为消费者,我们要对经营场所摄像头保持警惕,防止个人隐私被收集、被泄露。凡是提示客户已进入监控区域的商家,消费者可以多些好感多些信任。而不提示客户就收集个人信息,或者在私密场所安装摄像头,消费者应当用脚投票,既要拒绝消费,也要对侵权行为采取维权行动,可倒逼商家行为规范化。
在经营场所摄像头越来越多的今天,十几年前制定的相关制度也要考虑作进一步的修改、更新。譬如,一些地方制度在规定摄像头禁装范围时,用了一个“等”字,就给了某些商家乱安摄像头的机会。《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也未具体规范摄像头安装。凡是制度层面的漏洞,都需要通过完善制度把摄像头关进笼子。
哪些经营场所可以安装摄像头,哪些场所禁止安装,要分别拿出详细清单,以指导商家、规范执法。对摄像头安装、使用及隐私保密,要有详细标准来规范。从执法角度来说,有关部门应当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和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管理办法,对经营场所摄像头进行地毯式排查。
文/丰收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