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女足”?
因为这些女足姑娘从小就经受过无数磨炼,从小就学会了为了梦想全力以赴!
从2016年开始,纪录片《走出荣耀》摄制组走进包括上海普陀女足学校在内的十多个上海运动队和训练基地,探寻荣耀之外的体育人生和竞技体育带给运动员的别样成长。2月8日晚22点30分,第一集《女足小将》登陆东方卫视,揭秘女足姑娘的成长之路。
皮肤黝黑,学业不精,前途未卜。这是外界对女足姑娘固有的印象。
长发飘飘,皮肤白皙,亭亭玉立。这是女孩子最该有的样子。
那为什么会有家长,把七八岁的女孩儿送去踢球?足球又会给这些姑娘们带来什么呢?艰苦的训练和寄宿制生活,这些孩子们又靠什么坚持下来呢?
她们的主教练钱惠,又是靠什么“秘诀”,带着各个年龄段的队伍多次拿下全国冠军,成为青少年女足赛场上的一个神话?除了比赛成绩,她对这些孩子还有哪些期待?
带着这些疑问,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走出荣耀》摄制组走进了普陀女足,这里已经走出了20多位女足国脚。
每年十二月,钱惠和她的教练组都要走遍普陀区的三十多所幼儿园,在大班孩子中为她的女子足球队挑选新一届的队员。
招生并非一帆风顺。家长有担心有顾虑。踢球会不会耽误学习?在学校住宿,孩子能照顾自己吗?摄制组选取了三个家庭,作为观察对象。
妈妈说,踢足球是申梦琪自己的主意,而且坚定不移。但入校的第一个晚上,申梦琪就因为想家哭了,久久不能入睡。第一个学期结束,学校组织小队员们和家长们踢比赛。杂技演员出身、后来转行做健身教练的申梦琪爸爸在输球后直感叹:不容易,小孩子们太不容易了。
身体微胖的王悠苒在最后一刻才被教练录取。在入学前一天,懂事的王悠苒在面对妈妈的担心时,说了一句:“妈妈,洗脸刷牙我都会,你就放一百个心吧。”那一整天,她搂着妈妈的脖子,紧紧地和妈妈抱在一起。
还有,特别热爱足球,立志要当一名球星的云云,在训练的第一年,因为技术动作掌握得不好,经常被教练训斥。心情不好的她,在训练场忍住了泪水,但是晚上见到爸爸妈妈的那一刻,她憋不住了。她借着钢琴弹不好的机会哭闹了很久,把委屈的情绪发泄出来。也许,只有在父母面前,这些小姑娘才能回归任性的本色吧。第二天醒来,云云继续练球,反复做着那些技术难度高的训练动作。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不输在起跑线”上的那个人,所以,各种课外班填满了大多数孩子的童年生活。但是,在这所足球学校里,训练替代了补习班。那么,这些送孩子来踢球的家长,他们期望通过这几年的训练、学习和生活,让自己的孩子学到什么?这群孩子的人生初阶,她们是怎么一步步迈过那一个个困难的呢?
除了青少年女足,《走出荣耀》还捕捉了田径、羽毛球、电竞等多个项目的选手成长之路。
《走出荣耀》不仅让观众看到了体育运动员的付出和努力,还记录了徐根宝等老帅,为上海体育、中国体育做出贡献,也记录了孙海平指导为培养下一个刘翔所做出的孜孜不倦的努力。
在早前的研讨会上,总导演潘德祥感慨,“在一个偶像太多的时代,通过体育明星的正能量,给了社会一个完全不同的舆论环境观感,也是我们这个节目的初心所在。”
竞技体育的冠军只有一个。被荣耀褒奖的是极少数。更没有谁是常胜将军。每一个运动员都会经历自己职业生涯的下半场,然后开始运动场外的另一段人生。但他们并不是空手离开。
有教练曾经告诉摄制组,竞技体育最有魅力就是竞技两字。为了“求胜”,必须挖掘自己的全部潜能,去适应周围的环境,和团队里的每一个人精诚合作。这种经历,是竞技体育在荣耀之外,给运动员最大的财富。
在和众多的体育人相伴六年之后,纪录片《走出荣耀》得以用真实记录的方式,告诉观众:竞技体育,是和平年代的短兵相接。只是,比赛有胜负,体育无输家。
文/黄小河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贺梦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