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江苏无锡会晤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为2022年开年重装登场的中国外交“中东周”圆满收官。13日,王毅与阿联酋外长阿卜杜拉举行电话会晤;12日,王毅在无锡会见土耳其外长查武什奥卢;10日,会见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曼、巴林外交大臣及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秘书长……国际舆论认为,中东七国外长和区域组织负责人“扎堆”访华或电话沟通堪称外交奇观,中国与中东国家彼此倚重自不待言。
2021年,堪称中国外交的“中东年”——多向多层发力,大动作频繁:从外长密集出访到元首电话外交,从确认中国伊朗战略关系到力促巴以停火,从推动伊核协议复谈到夯实中阿论坛框架下的合作……着实展示了大国外交的视野、力度和弹性,效果显著,体现谋篇布局造势、全域与局域统筹、敢于亮剑且灵活多变的新姿态。
今年伊始,中国外交又巧设“中东周”,继续提升中东在大国外交和发展战略架构中的地位,重视中东这个“大国试金石”的腾挪空间和杠杆功能。中国与中东国家“七国一方”的密集互动,也反证中东国家对中国的重视与日俱增,预示着世界大国力量变化、国际格局调整和中东内部关系转圜重组等诸多背景下,地区国家寄望中国发挥更大作用。
10日起,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科威特外交大臣艾哈迈德、阿曼外交大臣巴德尔、巴林外交大臣扎耶尼和海合会秘书长纳伊夫“集约式”访华,与刚从非洲风尘仆仆归来的王毅进行会谈,拉开蔚为壮观的中国外交“中东周”帷幕。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土耳其和伊朗外长也接踵而至,甚至因故“脱团”的阿联酋外长也以“在线”会谈方式补漏。
王毅在无锡接待中东客人,一如此前他在天津和广西桂林分别会见美国副国务卿舍曼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这种“下沉式”“地方化”“分散化”的外交主场安排并非完全因疫情所迫,此前即已为公众熟悉: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西安和武汉等非首都城市会见来访元首,中国在杭州举行G20峰会、在厦门举行金砖峰会,在青岛举行上合峰会,乃至外交部逐个向全球为地方发展推介代言……都体现了中国外交新变化和新思路,不仅可以展示全面、均衡和包容发展的成果和魅力,还能卓有成效地提升地方中心城市的国际品牌。
中东七国外长和海合会秘书长不分国家、派系和阵营集中于一周访华或电话磋商,确实非同寻常。素以互相掐架为主要媒体形象的中东国家竞相与中国“走亲戚”,在于友华是最大公约数,拓展深化对华关系是共同愿望,还在于经过从“阿拉伯之春”到“阿拉伯之冬”10年折腾后,中东国家大都筋疲力尽,愿意缓和、和解并聚焦和平与发展。
中国外交“中东周”不仅阵势堂堂冠盖如云,更重要的是,中国与中东“七国一方”的新年互动内容充实、成果丰富,有里有面,好看实惠。“中东周”既包含中国与上述各国的双边关系磋商,也包含中国与海合会的“1+6”自贸谈判;既包含加强国际交往民主化的共识探讨,也包含夯实双边战略合作的路径拓展;既包含传统经贸和投资往来的存续扩大,也包含共建“一带一路”和疫情控防等合作升级;既包含地区热点的降解会诊,也包括对彼此核心利益的确认和承诺。
中国外交“中东周”有三大突出亮点。首先,重申继续共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倡议出台8年多来,中东国家普遍欢迎和支持,也积极对接本国发展战略,包括沙特、巴林的“2030愿景”、科威特的“2035愿景”和土耳其的“中间走廊”计划。8年丰富实践使中东国家一致认同,这个伟大构想互惠互利,值得双方继续拓展、深化、提级和增速。
其二,加快达成中海自贸协定。中国与海合会自贸谈判十多年来尚未修成正果,这次会谈双方公布4点“一致同意”的行动愿景,包括尽快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尽快签署未来3年战略对话行动计划、尽快完成自贸谈判以及适时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召开第四轮战略对话。
其三,落实和深化中伊战略合作。去年3月中国与伊朗签署“25年全面合作协议”并引发全球猜测,但协议内容细节不详。分析家们认为,王毅与阿卜杜拉希扬此番会晤无锡,将赋予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框架文件以更具体的内涵和更直观的路线图,也将更加筑牢双边关系,不负两国2016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时所寄予的厚望。
总之,过去的一周是中国热情向中东国家敞开国门的一周,也是中东国家热烈拥抱中国的一周,预示着今年中国将继续扩大在中东的戏份、身影和声音。随着中国与中东国家互相支持办好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和迪拜世博会,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在利雅得举行首届峰会,中国主办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以及中国和以色列迎来建交30周年,中东国家有望经历一个外交“中国年”。
文/马晓霖(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