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亚卫生部门近日宣布,将销毁欧洲捐赠的100万剂新冠疫苗,因为这些疫苗运抵时仅剩4到6周的保质期,无法及时投入使用。塞内加尔当局日前也表示,年底前将有40万剂过期的疫苗被销毁。正面临巨大疫苗缺口的非洲,却被部分西方国家当作临期疫苗的“垃圾处理站”,所造成的浪费令人心痛,而西方的倨傲更令人愤怒。
还记得美欧研发的新冠疫苗投入使用之初,一些发达国家大搞“疫苗民族主义”,抢先订购了数倍于自身需求的疫苗剂量,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只能望“苗”兴叹。随着发达国家近期普遍完成大规模接种,之前囤积的疫苗已临近过期,部分疫苗还需要极低的储存温度,保管成本极高。西方一些国家于是又开始展现对非洲的“热情”,以捐赠的名义将临期疫苗送给非洲,试图榨干这些临期疫苗的最后一点价值,换回个好名声。
西方国家的疫苗从研发到预订再到捐赠,都只讲究“本国优先”,丝毫不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美国务院前负责非洲事务助卿纳吉曾坦言,美国是选举政治,不可能在满足国内选民疫苗需求之前援助非洲。当西方国家终于开始向非洲“援助”疫苗时,却根本不去考虑非洲大陆的交通和电力条件不足,“无福消受”这些需要快速转运和低温冷藏的疫苗。而这种临时的、不可预测的临期疫苗捐赠,更加剧了非洲疫苗普及的挑战。
与这些不负责任的行为相比,中国疫苗援助实实在在。中国研发的灭活疫苗保质期普遍在2至3年,且对运输和储存条件要求不高,适合在中低收入国家大规模使用,是真正的全球公共产品。在全球疫苗供应最紧张的时期,中国克服自身困难率先向急需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截至11月底,中国已向非洲提供1.8亿剂疫苗,并与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国合作生产疫苗。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中方宣布再向非洲提供10亿剂疫苗。会议结束半个多月以来,莫桑比克、索马里等五国已陆续收到中国捐赠的新一批新冠疫苗,中国对其他非洲国家的疫苗援助也在有序展开。
非洲不能成为全球防疫的短板。非洲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其他各国的民众一样宝贵和重要。西方一些国家应该反思自身在防疫中的短视行为,为非洲抗击疫情,弥合非洲的“免疫鸿沟”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这不仅仅是为非洲和全球战胜疫情、恢复经济,而且对西方国家自身也是有益的。
编辑/周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