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我都清点好了,你再点一下。”“说了我自己会清,你怎么又帮忙……早餐记得按时吃。”10月1日上午9时,在武铁武汉电务段动车车载设备车间,刚下夜班的刘敬国正在跟儿子刘岩进行交接班。
刘敬国父子俩的工作是对动车组“大脑中枢”——列车超速防护系统(ATP)进行检修养护,这个系统控制着动车组运行方向、间隔和速度,作业人员也常被称为动车“脑科医生”。今年国庆长假期间,为满足旅客出行,武汉局集团公司增开大量高铁动车组列车,负责动车组车载设备检修的刘岩和刘敬国的工作量也比平时增加一倍,平均每天要检修养护80余列动车组列车。
刚接班的刘岩一准备好工具,就立刻投入到库内动车组检修工作。只见一辆长400余米的动车组缓缓驶入车库,待动车停稳断电后,他和同事就要在狭窄的地沟中对车下应答设备进行检查。动车组的每颗螺丝上都有防松标记,他们要对此逐个检查,保证螺丝紧固丝毫不差。“检查就怕有遗漏,如果有一颗螺丝有松动没有检查出来,将会对运行中的动车组带来安全隐患。”刘岩说,因此他们必须做到一个不落。
检查完车底设备,来不及擦下脸上的汗珠,刘岩便立刻上车,往返动车组两端的司机室,对车载列控设备进行无电检查和有电试验,而这些工作技术要求较高也更复杂。
在不足5平方米的司机室内,刘岩认真查看着列车首尾主控机箱、线路指示灯状态以及各种仪器显示屏数据。他需要用笔记本电脑对这些数据进行下载,并进行22个项目的功能测试。“虽然工作量增加,但我检修的标准不能降低。”刘岩说。
为了提高作业效率,刚检修完一辆动车组,他便小步慢跑上了下一辆动车组。1992年出生的刘岩有着精湛的检修养护技能,而在3年前,他和父亲都还是“门外汉”。
2018年5月,刘岩和父亲一同调入该车间动车车载设备工区开始接触动车组的专业设备。从零基础开始,刘岩凭着年轻勤奋很快就成了行家,可对于1968年出生的父亲刘敬国来说,就有些力不从心。
当过兵、荣立过三等功的父亲刘敬国显然不服老,在检测中需要用到英文,通过英文显示的内容去判断设备运行状态。为了能啃下“硬骨头”,他主动请教儿子去学习每一个单词、每一个操作步骤,然后通过自己的方式把学习的内容记下来,反复演示,保证不出差错,直到完全适应岗位要求。
同事们都说刘敬国年纪大了不用那么拼,可以干些“轻松活儿”,可他却说干了一辈子工作,不希望自己落后,军人就没有拿不下的“阵地”。这个国庆期间,刘敬国和刘岩父子俩都会坚守岗位,通过父子交接班接力工作的方式保证每一辆动车组的安全运行。
文/王谦 周明 陈丹妮 何秀炳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