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短缺问题仍持续影响汽车行业,且冲击越来越大。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最新产销数据显示,今年8月,国内汽车产销分别为172.5万辆和179.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8.7%和17.8%,比7月跌幅进一步扩大。截至8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已连续四个月同比下滑。
对于8月汽车产销大幅下滑,中汽协分析表示,这主要是受国内疫情和马来西亚疫情影响,导致汽车芯片持续短缺,使国内外企业生产节奏放缓,减产压力增大;另一方面,也与去年同期基数较高有关。去年下半年,随着疫情缓解及刺激政策实施,汽车消费需求得到恢复性提升。
自去年底开始,缺芯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已持续近一年,如今该问题的严重性越发凸显。在9月10日中汽协的媒体沟通会上,中汽协副秘书长李邵华坦言,当前汽车产业的芯片短缺问题已经超出预期,现在是“芯片生产多少,汽车就生产多少,未来几个月的汽车产销情况完全依赖于芯片的供应情况。”李邵华表示。
在国内外,因芯片供应短缺而停产减产的企业名单持续拉长。如国内的蔚来曾因芯片短缺停产五个工作日,而在国际上,丰田在今年年中后放慢生产速度,计划性停止了多家日本工厂的生产工作;近日,大众集团则不得不在巴西市场交付没有搭载音响系统的车辆。同样由于芯片短缺,福特、路虎、Stellantis、通用汽车等均不得不调整常规生产计划。
据透露,许多汽车企业高层已亲身参与到芯片的“抢夺战”中。在这种情况下,芯片供应短缺问题何时得到缓解成为业内普遍关注的大事。但来自行业协会和企业的信息显示,缺芯问题很可能还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困扰汽车行业。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在沟通会上指出,受海外疫情的影响,供应链风险提升导致车企减产压力进一步加大。其指出,虽然台积电的和马来西亚的相关工厂均在提升芯片生产节奏,但目前芯片供应情况并没有明显改善,疫情多点多发的情况仍然有可能发生,不可预见的停工停产未来仍会不可避免,因此其预计到今年年底,芯片短缺情况很难有明显改善。
而来自汽车企业层面的消息也是如此。9月7日,多家德国汽车公司高管在2021慕尼黑车展期间警告称,全球芯片短缺危机明年可能无法解决。其中,戴姆勒首席执行官康林松(Ola Kallenius)表示,芯片短缺的影响可能会影响2022年,到2023年形势可能才会更加宽松。大众汽车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则认为,未来几个月甚至几年,芯片供应情况不会正常化。
这样的供应链困境,或将冲击今年汽车行业的总体表现。陈士华预测,未来4个月,如果海外疫情不爆发,供应链企业的生产节奏上升,那么我国今年的汽车产销量增幅会在2%~4%之间,但不会超过6%。数据显示,1-8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616.6万辆和1655.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9%和13.7%。
值得注意的是,在芯片短缺给行业带来的的持续焦虑外,8月车市也有几个亮眼的地方。其一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增加。数据显示,8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9万辆和32.1万辆,同比均增长1.8倍,渗透率已提升至17.8%,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更是接近20%。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对此表示,如果按照这样的态势发展,我国有望提前实现“2025年新能源汽车20%市场份额”的中长期规划目标。
其二则是自主品牌表现持续提升。中汽协数据显示,8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为70.4万辆,市场份额达45.3%,占有率同比上升7.8个百分点。1-8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561.2万辆,同比增长36.7%,市场份额为42.8%,较上年同期提升了6.5个百分点。
对于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的持续上升,中汽协分析认为,除了受益于产品质量提升外,与自主品牌在芯片供应上比较有竞争力较大关系。
“合资企业是全球采购体系,一般采用稳定的、长期的采购协议,一旦芯片断供就减产、停产。而中国企业会千方百计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找寻资源,保证生产。”中汽协分析道。但李邵华同时预警称,目前许多芯片资源在流通环节已经枯竭,可能下一步自主品牌在芯片资源上的优势将会丧失,自主品牌也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文/经济观察网记者 周菊
编辑/温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