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开启大变局 崛起澎湃经济新势能
经济参考报 2021-08-30 14:09

5G商用两年来突飞猛进的发展正在引发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不同于之前代际通信仅仅是在消费互联网领域实现升级,5G应用是在为实体经济打开想象空间,由此引发的乘数效应和聚变效应将对中国经济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经济参考报·高端智造》将组织系列专题报道,解析5G平台上的全社会创新潮,展现5G在智慧城市、智慧教育、智慧交通等领域的深度应用,探讨5G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敬请关注。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于变局中开新局,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打造更多新增长点、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

5G商用成为关键落子。数据显示,中国5G发展已走在世界前列。越来越多的5G应用从辅助生产向核心领域渗透,推动各行各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了中国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更为重要的是,随着5G朝着万物互联方向演进,自动驾驶、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城市……将越来越多地从梦想照进现实。在业内看来,5G“乘数效应”将催生经济实现聚变式发展,一场难以估量的颠覆性变革新图景即将展开。

赋能强劲

颠覆传统生产方式

大屏幕上,总装产量、车辆出入库、能耗物料等关键指标尽收眼底,AGV小车在固定路线上将保险杠运输到特定机床,员工佩戴AR头盔指导生产,生产质量数据精准传输在大屏幕上不停跳动闪现……

这是比亚迪总装车厂的生产现场。13项“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应用的落地,实现精益化生产和柔性制造,生产效率提升25%。通过5G一屏感知、5G+AI车窗合规检测等应用方案,车窗涂胶不良品流出由原来每月1至2例降到零;5G+AGV智能物流助力物流效率提升15%。

这并不是个例。对于众多传统制造业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已经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修课”。但如何夯实网络底座、实现数据信息连通成为不少企业面对的第一道“门槛”。

5G的出现,让“一张网”统一承载变为可能,其高速率、低时延、高可靠性的特点,为自动化场景和大流量业务提供支撑,不仅助力企业实现无人化、少人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保障良品率,更为企业插上数字化“翅膀”,优化生产流程,提升生产效率。

记者在多地调研中了解到,商用两年来,越来越多的5G应用从辅助生产向核心领域渗透,融入港口、矿山、电力等诸多实体经济领域,增强了降本、提质、增效的原动力。

夏日骄阳似火,深圳西部港区的妈湾港一片井然有序,吊桥远控、智能理货、网联无人机巡检按部就班地运作着,现场却见不到几个工作人员的身影。

招商港口副总经理、首席数字官李玉彬告诉记者,“5G+边缘计算+AI机器视觉”深度融合实现了现场人眼识别向AI智能识别的跃升,单箱理货时长从20秒缩减至10秒。依托5G专网的垂直覆盖能力,5G网联无人机、机器人智能巡检实现了一键远程操控的立体巡逻,巡检范围更广、效率更高,一些泊位的巡检时长由原先的6小时缩短至20分钟。

在山西晋中市寿阳县,潞安化工集团新元煤矿井下500米生产现场,5G的出现让“机进人退”成为现实,掘进机、采煤机具备了实时远程操控功能,工人可以远离井下高温、高湿、高粉尘等极端艰苦的工作环境,远程对爆破、采掘、传输全过程高清监测与控制。

在深圳电网,输、变、配、用电等环节上线七大类5G应用,过去人工巡视一回500千伏输电线路需要2个人10天时间,现在通过新一代输电智能巡检系统,2小时就可以完成,巡视效率较人工作业提升了11倍,足不出户就能“一日尽览鹏城塔”。

当前5G应用已呈现蓬勃之势。利用5G等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链条、多环节改造,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成为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模式、生产方式变革的必然选择。

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国5G应用创新案例超过1万个,数量和创新性均处于全球第一梯队,全国“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1500个,138个钢铁企业、194个电力企业、175个矿山、89个港口实现5G应用商用落地。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聚焦于5G发展,释放出强劲的创新创业动能。据天眼查大数据,我国有约1.8万家从事5G和工业互联网相关业务的企业。

势如破竹

规模化应用迈入关键期

从全球市场来看,5G商用正势如破竹、加快铺开。

截至2021年5月,数据统计显示全球41个国家和区域的96个运营商正式发布5G商用。166个运营商在69个国家和地区发布了3GPP标准的5G商用网络,77家运营商在试点、规划部署商用SGSA网络。133个国家的436家运营商正在以测试、试验、试点、计划和实际部署的形式投资5G网络。

其中,中国5G发展已走在世界前列,商用规模全球最大。当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累计开通5G基站96.1万个,5G终端连接数约3.65亿户。

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中国从4G到5G的过渡阶段时间短、发展速度快。5G应用依托超高清视频等大流量增强移动宽带业务、大规模物联网业务以及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等需要低时延、高可靠连接业务等典型应用场景,在自主技术创新的推动下,呈现出快速拓展、逐步深化的特点。

“5G融合应用不同于消费互联网应用,5G应用的主战场在赋能实体经济、在赋能千行百业。当前正呈现出点线面相互交织、多领域交叉应用的特点。”吴琦说。

展望未来,5G的应用空间将更加广阔。工信部、中央网信办等十部门日前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电力、采矿等领域5G应用要实现规模化复制推广,丰富5G在智能农业的应用场景等,并特别提出每个重点行业打造100个以上5G应用标杆,大型工业企业的5G应用渗透率超过35%。

“5G融合应用正处于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期,要进一步优化环境、形成合力,加快5G应用向千行百业推广,赋能数字中国的建设。”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而5G创造的社会生活新范式,也将让更多人实实在在地享受到数字技术的红利。

在海南,居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岛,5G让省级三甲医院医生进行远程会诊成为现实。海口市美德村卫生室乡村医生钟鸣告诉记者,遇到自己无法判断的情况,他可以把测量结果上传到市人民医院,老百姓在村里就可以测量心电图、血糖、血压。

在西安,西北工业大学与远在渭南市临渭区崇凝镇的线王小学实现远程支教,科普、音乐等课程通过5G技术走进了偏僻山区的中小课堂。

随着5G应用场景在医疗健康、教育等行业的不断丰富,我国优质医疗、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等问题有望逐步得到解决。

下先手棋

释放经济发展聚变效应

放眼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远,全球格局深度调整,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环顾国内,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但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凸显。

全局上谋势,关键处落子。“推动5G应用规模化发展,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重要举措,对于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工信部部长肖亚庆说。

数据显示,我国5G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潜力巨大。预计到2025年,5G将带动1.2万亿元左右的网络建设投资,将拉动8万亿元相关的信息消费,直接带动经济增加值2.93万亿元。

肖亚庆指出,5G将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结合,构建数据要素更快速可靠流通的信息“大动脉”,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优化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配置,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制造业为例,5G使中国制造架构在一个更新更高的平台之上。

“对于制造业,5G首先是产生了大量新需求,促进制造业生产更多新产品来适应新时代。反过来,5G也驱动管理理念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尤其是工业互联网方面,5G通过将设备接入的方式,实时监控产品数据,了解产品细微的品质差异,提高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并通过消费市场数据反馈来实现柔性定制生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万物互联将为5G新应用的全面铺开带来新图景,自动驾驶、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城市……将越来越多地走进现实。更为重要的是,未来5G的融合应用,将驱动多个前沿技术领域交叉创新,重构全球科技领域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发挥5G应用的“乘数效应”,也将加快重塑新一轮技术-产业范式,大幅提升经济效率,引发难以估量的聚变效应。

事实上,回顾信息技术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无论是自动化、数字化还是智能化,无一不是通过连接与应用,发挥撬动创新与发展的“乘数”作用。5G不仅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开辟了新路径、提供了新引擎,也进一步激发科技革命新动力。一方面带动核心芯片、关键元器件、基础软件等技术突破。另一方面,5G与制造、交通、能源、医疗等深度融合,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高清视频等不断实现技术升级。

吴琦表示,中国5G的快速应用带动了以数据生产和数据应用为特点的创新潮。我国5G在产业领域的快速应用极大地推动了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数字化过程,使得传统金字塔结构的产业链被改造成扁平化结构成为可能。同时,5G的聚变效应激发了各产业部门对数据的需求和数据挖掘与发现技术的创新,将以连锁的方式形成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与创新。

“5G和人工智能,将是未来最核心、最基础的两项核心数字化技术,它们的迅速发展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和世界。”正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蒋亚非日前在第五届中阿博览会网上丝绸之路大会上表示,目前世界正迎来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人工智能、物联网、5G及生物工程等新技术融入人类社会方方面面,影响全球宏观趋势,带来新的变化。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业内表示,抢下5G商用这一“先手棋”,将牢牢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让新动能更加激越澎湃,推动中国创新力和竞争力迈步新台阶。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