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工分、取消农业税、公路修到家 77岁老农的53年日记被档案馆收录
成都商报 2021-06-07 08:28

“工分”,对上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来说,有些陌生,但四川资中77岁老农周载茂对它再熟悉不过了。

从1968年起,他开始写日记,至今53年从未间断。尽管日记中多是“流水账”式地记录着当地人情世故、刮风下雨、物资价格等,但字里行间,从“工分”“杀过年猪”,到不再交“农业税”、种地领“补贴”,再到“公路修到家门口”,却能清晰地看到一名老农笔下半个世纪的乡村变迁。

如今,他的日记作为一份特别的“档案”,已被征集收录在资中县档案馆。

1961年初中毕业后,作为新桥镇清平村的“文化人”,周载茂被选为生产队的小队会计。那时,生产队的人经常问他一些身边的凡人小事,有的自己能回答,但有的也一时答不上来。“父亲就喊我记下来,说这样不容易忘记。”

1968年年末,周载茂在日记中如此写道:“一九六八年,就这样平淡过去了。集体生产,每天劳动一角六分钱,把鸡卖了补齐工分,挑粮回家,过年只要有饭吃,也心满意足。”记工分,分口粮,正是那个年代的他和许多农民的生存实情。

到了1982年,“赶场”“卖肥猪”“杀过年猪”等词汇写进了他的日记。正是在那一年,“包产到户”在他的家乡开始实行,农村生产力解放,日记中的记载说明他和他所在村子的农民有了肥猪可卖,也有人开始杀猪过年,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想不到如今种地不需要交税,还要给我们补贴,农民(得)实惠笑盈盈。”2006年,农民彻底告别缴纳农业税的历史,周载茂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到了2020年9月,他在“丰收节”的次日又在日记中写道:“感谢政府给我家修起宽敞明亮的新房。并且,公路也修到了家门口!今年过年,叫在外工作的子女和孙子回家,让他们回来看看脱贫攻坚给我们一家带来的美好变化。”

“只要还能写,我就会继续写下去。”在周载茂的笔下,清平村的“村史”还在延续。

文/姚永忠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