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个人信息频泄露:私人数字生活安宁要靠法律也要靠自己
半月谈微信公号 2021-03-06 16:07

“半月谈”微信公号3月6日消息,尤瓦尔·赫拉利曾断言:当“在线”成为一种生存方式,未来数据流控制权的斗争将越发激烈,人类尤其需要警惕“数据独裁统治”的产生。这句话在今天看来并非危言耸听。当你选择成为数字公民的那一刻,也就默许了个人隐私裸奔。Freepik用户数据泄露、医学影像照片线上暴露、圆通40万条个人信息泄露、大学毕业生简历信息泄露、米高梅酒店1060万旅客信息泄露……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公民个人信息泄露问题日益严峻。滥用、超范围收集、交易公民个人信息不仅给大众的正常生活带来困扰,更成为滋生犯罪的温床,为电信诈骗、敲诈勒索等不法行为提供“精准引导”。不少对电子设备操作还不熟练的老年人,因误点了某些“钓鱼链接”或填写了某些“会员资料”,网银账户、通讯录、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等信息被犯罪分子窃取,蒙受巨大财产损失。

公民隐私权理应受到法律保护,但在赛博空间中,你的数字身份信息正在以均价不足3元的售价流出,而且这笔销售你个人隐私信息的交易所得最终还不会流向你。

在2018年中国消费者协会组织的“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问卷调查中,85.2%的受访者表示遭遇过App个人信息泄露,遭遇信息泄露的九成受访者表示曾接到过推销电话或骚扰短信。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显示,每款App应用平均收集20余项个人信息。

更为无奈的是,个人隐私泄露之频繁、波及范围之广泛,几乎让每一位互联网公民束手无策:一面是反复被侵犯的个人隐私权,另一面是不知从何查起的信息泄露之源。

从信息获取的角度看,在互联网空间,购物休闲、居家出行、投资理财、打卡登记等都需提供个人信息,公民数字身份的“行走轨迹”如此之多、如此之长,到底哪一步骤被“出卖”,很多时候连当事人自己都想不清楚。

再看信息扩散链条。从源头的信息注册,到中间的倒手贩卖,再到精准的诈骗犯罪等,链条之长、困难的举证要求、漫长的处理周期,也让你我对维权望而却步。因此,我们常常耳闻目睹身边发生信息泄露事件,却很少听到有哪些泄露信息的个人或企业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为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权益,2020年7月,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启动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治理工作,重点打击App后台私自上传个人信息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2021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个人隐私权的法典保护时代开启。民法典中,人格权独立成编,首次提出“私人生活安宁”,明确了侵害他人隐私权的具体行为,并强化对于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保护。

私人数字生活的“安宁”,既要靠法律,也要靠自己。在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日益完善的保护下,公民个人也应树立隐私信息保护意识。比如,掌握防范泄密窃密的基本技能,妥善保管好包含个人信息的票据、信件等,谨慎参与有可能泄露个人信息的促销活动,不随意连接公共网络,在更换电子设备前进行技术处理等。当发觉个人信息被泄露或接到骚扰电话时,应及时记录号码、邮箱等信息,第一时间向监管部门投诉,或诉诸于法律。

只有多管齐下,才能让公民隐私权的防护网越织越密,个人信息的防火墙越筑越牢。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北青快评|遏制隐私泄露风险的责任不能让用户独自承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6
海外购泄露个人信息收到诈骗电话 男子起诉电商平台赔礼道歉获法院支持
人民法院报 2024-01-18
北青快评 |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离不开法律规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5
泄露已故明星病历,逾越了道德底线和法律红线
中国妇女报 2023-12-14
北青快评 | 周海媚病历泄露不能只当娱乐新闻来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3
“吃瓜”陈牧驰恋情、婚姻之外,隐私泄露问题引讨论
扬子晚报 2023-10-14
北青快评 | “可视门铃”如何保护私人生活安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19
儿子欠款父亲被催侵扰安宁银行道歉
法治日报 2022-12-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