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团队发现2.5亿年前“匈奴老挝鳄”化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2-22 16:34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2月22日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该所刘俊研究员、陈建业博士最新在内蒙古研究发现一件约2.5亿年前的爬行型类不完整骨架化石,将其命名为匈奴老挝鳄。该成果近日在线发表在国际专业期刊《系统古生物学杂志》上。

图为匈奴老挝鳄化石标本,来自中科院古脊椎所

这也是包头大青山晚二叠世(约2.5亿年前)动物群发现的一个新类群,而该类群最早的化石记录来自甘肃玉门的大山口动物群,它们经历了二叠纪末期(约2.52亿年前)的大灭绝事件,其最晚的类群延续到三叠纪晚期(约2.3亿年前)。

匈奴老挝鳄的化石发现于2010年,在野外头骨的顶面已经风化暴露过半。化石标本的修理工作于2011年完成。因为标本的头骨扁圆、顶面布满纹饰,大小也与俄罗斯的兰炭鳄相似,最初被当作是副爬行类。但是经过研究者的仔细观察,发现新标本与副爬行类有很大区别,尤其是头骨没有颞孔,鼻孔在两侧。其下颌与我国甘肃玉门发现的迟滞鳄类走廊泰齿螈十分相似,但是新标本却没有迟滞鳄类典型的甲片及间椎体,肩胛骨形态也与已知的迟滞鳄类差异很大。这使得研究者对新标本的进化分类位置一直很迷惑。老挝在上世纪90年代发现了一些同时期的四足动物。2018年一个新的迟滞鳄被命名为那呷老挝鳄,该类群与当时正在研究的大青山材料极为相似。新文章将大青山的材料归入老挝鳄属,但是对于老挝鳄是否能归入迟滞鳄类尚且存疑。

刘俊研究员指出,不论匈奴老挝鳄的分类位置如何,其在大青山被发现,已增加二叠纪晚期华北与东南亚老挝四足动物群的相似性,从而印证了研究者之前提出的老挝四足动物由华北迁徙而去的假说,这也暗示,华北板块和华南板块、东南亚在二叠纪末期就存在陆地连接。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雷嘉
编辑/李晓萌

相关阅读
全球第二批100个地质遗产地公布 中国乌海、自贡、桂林等3地入选
澎湃新闻 2024-09-03
门头沟足迹动物群!京郊发现华北板块最早的四足动物化石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7-26
美国华裔青少年感知云南古生物化石的“远古呼唤”
中国新闻网 2024-06-24
撞脸巧克力脆筒 3.1亿年前鳞木类化石长这样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14
最新研究发现:“南漳湖北鳄”为全球最早的滤食性海生爬行动物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8-09
我国科学家在云南发现2.44亿年前“奇异罗平龙”
央视新闻 2023-01-07
中国莫旗动物群首次发现1.2亿年前有鳞类“美丽莫旗蜥”化石
中国新闻网 2022-10-14
哈密翼龙蛋壳成分是什么?中科院团队最新研究揭示为氟磷灰石
中国新闻网 2022-07-1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