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来,莫言的一举一动很受读者关注。前段时间他的一场线上新书发布会,“围观”人数约有150万。
最近,《莫言散文全编》亦结集出版。在收录的散文中,莫言谈到了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也谈到了对故乡的回忆,既有旅途见闻,也有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近200篇散文,写了什么?
《莫言散文全编》共含三册,包括《会唱歌的墙》《月光如水,马身如漆》《感谢那条秋田狗》,全面收入莫言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新世纪以来的散文创作近200篇。
资料图:莫言 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摄
据出版社介绍,这也是莫言散文作品首次大规模结集编选。在时间跨度上既有其早期写成的《马蹄》《会唱歌的墙》等,也有新近创作的风趣幽默的作品《马的眼镜》等。
在内容方面,既有涉及作家人生经历的童年趣事、故乡追忆、旅途见闻等方面的美文;也有对社会问题与现象进行思考与探讨的说理散文。
另外,书中也收录了莫言的阅读随笔、创作谈、为自己作品的各种中外版本撰写的前言后记,以及他为友人作品撰写的序文等。
“在散文中,莫言会真诚地谈论自己的作品,读者也能从字里行间了解许多作品的创作过程。”《莫言散文全编》责编王丽荣说,比如他曾提到,《丰乳肥臀》就是一气呵成写完的。
拿自己“开涮”
在上述三册集子中,《会唱歌的墙》比较特别,偏向于记录作家的人生经历,很多散文写的都是生活琐事,以及具体的、个人化的感受。
《莫言散文全编》三册 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其中会写到他的童年趣事。也会写到他小时候没有东西吃时,是如何度过这段饥饿时光的。”王丽荣提到,莫言也曾写到女儿高考时,自己怎么陪着孩子度过这两天的时间。
论及过往经历,莫言经常拿自己“开涮”。比如,写 “我”幼时“亲密的朋友”小羊谢廖沙,在“我”不知情的时候被家人宰杀,变成了肉在汤锅里翻滚,“母亲将一碗羊杂递给我时,我心里虽然不是滋味,但还是狼吐虎咽了下去”。
再比如,莫言写“酒后絮语”,回想自己幼年偷酒喝,往酒中掺凉水,母亲发现后,却没在父亲面前揭露“我”;写童年读书,一头钻到草垛后,再出来已是红日西沉,“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
不难发现,莫言的散文中多的是生活日常,甚至俗物,但往往将一件平常小事讲得风生水起,包括与亲人之间的故事、对故乡的回忆,常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记录,并不只是一味抒情。
“为了表达这种生动以及故事感,他有时候会使用一些小说的写法。”王丽荣解释。此外,《月光如水,马身如漆》里则提到了不少阅读感受。
谈潇洒、谈人生态度
确实,除了谈写作和文学观点,莫言也会坦率地讨论一些人生态度。比如说,他把对“潇洒”的看法写成文章,有戏说,也有认真的探讨。
资料图:莫言 王小京/摄
“我想潇洒其实是一种心态,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一种减轻压力的方式,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一种阿Q精神。”对如何定义“潇洒”,他在《杂谈潇洒》中做出了这样的注解。
他列举了古代两位名人,认为可以视作“潇洒”的榜样。其中之一是李白:起初一点也不潇洒,年轻时醉心仕途,说难听点就是个官迷。而人一旦迷上了当官,就绝对潇洒不起来了。
但李白获得的所谓官职,却与自己的胸襟抱负相去甚远。他开始借酒浇愁,后来酒瘾养成,慢慢地醉酒的时候比清醒的时候更多,由此也就进入了潇洒状态,那些伟大的诗篇也就写出来了。
“经过训练,或是模仿,用一种拿得起放得下的方式处理自己的物质生活和感情生活,这也算潇洒,尽管未必出于本性,但还是大有利于个人和社会。”莫言还幽默地写道,“因此我觉得即便是伪装潇洒也还是一件好事,值得提倡。”
“莫言在很多杂感或者杂谈里会很平常地记录一些小事,但不会在结尾生硬拔高。”王丽荣说,读者能够体验到他的生活,但是他的目的并不是一定要告诉你,人生应该如何来过。
文/中新网记者 上官云
编辑/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