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我们老年人来这吃饭,说说笑笑,我们要的就是活个舒心。”77岁甘肃嘉峪关市新城镇野麻湾村老人钟希玉,来“孝老饭庄”吃饭已有三个多月,这段时光,在他看来,“幸福得像花儿一样”。
在野麻湾村,“孝老饭庄”,是75岁以上老人每天必到的打卡地。这里曾是村里的“文化室”,今年,该地经过装修被改为老人们用餐、交流的饭庄,不仅解决了农村独居老人在家做饭、吃饭难的问题,也让外出务工的子女没有了后顾之忧。
新城镇野麻湾村共有410户1464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250人,75岁以上的有35人。随着年轻人进城务工,农村的独居老人越来越多,尤其大龄老人,吃饭成了问题。“建这样一个‘孝老饭庄’,让老年人能吃上热腾腾的饭。”野麻湾村党支部书记杨成彪说。
2019年以来,嘉峪关市聚焦农村养老服务需求,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在所辖三镇开办了河口村、野麻湾村等5个孝老饭庄。新城镇以乡镇为依托,以暖心服务为主要形式,整合资源,2020年6月15日,在野麻湾村四组开办全镇首家“孝老饭庄”。
为充分融入孝老爱亲乡风文明元素,打造让老人有归属感的“孝老饭庄”,当地以野麻湾村四组文化室为阵地,在该村村道上,村党支部邀请学生们描绘出了一幅幅善行义举、孝善敬老墙绘,引领村民崇德向善,潜移默化接受孝善文化的滋养和熏陶。
“孝老饭庄”的出现,解决了当地农村独居老人的“头等大事”。为解决后期运营问题,村干部主动提出按月轮流管伙。村民们更是将家中的新鲜果蔬送到“孝老饭庄”,村上的妇女小组长也在端午节为老人们包粽子、压米糕。
记者看到,50平米大小的地方桌椅厨具等设施一应俱全,目前,在该饭庄就餐的有25人,按标准至少可以容纳35人。自“孝老饭庄”运营以来,为了保障其常态化运转,嘉峪关市探索建立了以子女供养为基础、财政扶持为补助、社会捐助为补充的孝善基金。
据介绍,根据不同老人生活状况共设置A(85岁以上)、B(80岁以上)、C(75岁以上)三类缴费标准,每人每月子女自愿缴纳100元、75元、50元,政府补助100元、75元、50元。
“按照子女供养、财政扶持、社会捐助的模式,标准统一收费,每位老人每餐自费2.5元。”杨成彪说,另有5名老人未达到全市居家养老服务政策享受条件,但因无子女或身体不好,做饭困难,他们每月只需支付150元,当月就可以每天来孝老饭庄用餐一次。
杨成彪表示,下一步,如果条件允许,他们将通过财政补助、子女缴纳、社会捐助、志愿者参与等办法不断筹资,让每一位75岁以上的独居老人不用买菜、不用做饭,能就近吃上可口的饭菜,还可以给一些腿脚不方便的老年人送餐。
嘉峪关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野麻湾村“孝老饭庄”为阵地,采取“政府补贴+个人自付”的方式,为10位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送上了老年人家庭适老化设施器具,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这些义举让孝善种子遍地开花,营造了孝亲敬老好风尚。”杨成彪说。
如今,钟希玉每天中午都会按时来饭庄吃午饭,心态很好的他身体也不错,“都是骑车来的”,在他看来,每个月花不到100元,在饮食上获得悉心照料的同时,也收获了更多相互陪伴。“子女们安心打工种地,我在这里享受‘美味’晚年。”
文/记者 魏建军
编辑/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