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份,是一个谁也难以说清的事儿。有的人,相识多年却从无交往,而有的人则一见如故,恍如上一世便相识相知。谈起我与单田芳先生邂逅,似乎便属于后一种难得的偶见之缘,聊起天来,彼此总有说不完的话,相见恨晚。
其实,邂逅单老之前,也就是说,打小儿起,我便始终喜欢听评书。每天只要隔壁邻居的话匣子——收音机一响,传出抑扬顿挫的评书,我便聚精会神地“窃听”起来,甚至连饭也顾不上。即使被母亲耳提面命(即提着耳朵拽我去吃饭)一番,依然会匆忙扒拉几口,又返回原处,圆瞪着双眼倾听起来,唯恐落下一句,简直如痴如迷。
此前,我听过著名评书大家李鑫荃说的《烈火金刚》。那是在九条西口,即民国当年著名日谍川岛芳子被捕隔壁一个职工宿舍内。那是大年三十晚上,外面朔风呼啸,宿舍屋内正中点燃着熊熊火炉。我混杂在二三十位春节无法返回老家探亲的职工当中,听得有滋有味。
其实,李鑫荃的儿子在北京东四七条小学上学,恰与我同校仅比我高一年级,长得十分文静,腼腆得像个大姑娘。他与我的街坊关家声是同班同学。那次夜听评书,使我过足了瘾,也从此更痴迷于评书。记得,那天走出职工宿舍大门,已是后半夜。归途,大雪纷飞。
再到后来,七八十年代,我偶然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聆听袁阔成先生说的评书——《肖飞买药》。活灵活现的生动表演,足足使我兴奋了不少时日。而事隔多年之后,有幸与评书大家单田芳先生结识,又使我兴奋不已。
时值数年前,在单先生弟子的新书发布会上,我与单田芳先生并排坐在嘉宾席上,说话投机,闲聊个不停。因为在一次录制节目时曾与单老偶然相遇,但未及深谈。而这次印象最深的是,他说他最喜欢历史,一生最遗憾的是,一九五二年曾考入东北工学院,但中途辍学而走上了评书艺术之路。单老对我直言不讳,他讲自己说的是演义,而我讲的真实的历史。单老的话,使我诚惶诚恐,我连连抱拳不已:不敢当。临别承诺,不日将送书请单老指教。
会议间歇,我俩还曾专门合影留念。会后,我托前来单老的弟子,顺便给单老捎去几本我的新书,包括我的央视《百家讲坛》讲述的新作《你所不知道的溥仪》以及《皇城脚下杂忆》。
令人感动的是,单老接到书后,便由他女儿单慧丽拍摄了单老阅读我的书的照片,事后还在网络上专门发一微博:
“晚清学者贾英华教授是我的好朋友。前些年我们是在北京一个朋友聚会中认识的,他爱听我的评书,我喜欢他的学识,后来在微博互粉。我欣赏贾教授,他知识渊博,是我学近代史的榜样。”
“我是学历史的,尤其对近代史情有独钟。后来他讲百家讲坛《你所不知道的溥仪》,我有时间是非看不可。 ”
眼见单老如此谦逊,在网上总称我为教授,遂反复解释,本人只是北京华文学院的“客座”,所谓教授,无非浪得虚名而已。单老依然觉得我采访三百多晚清以来人物,委实难得,总在各种场合抬举我,使我感激莫名。
不久,单老又托他的徒弟送来了他的传记《言归正传》等书。我连夜一口气读完,实在钦佩老人家一生坚忍不拔对评书艺术的执着精神。过后,他又让徒弟送来他的《三侠五义》《隋唐演义》《说岳后传》《努尔哈赤》《清末风云》上下集等十七部书赠我。令我实在感慨不已。
拜读过单田芳的自传,才知网上所传单老出生于营口或东北并不准确。实际,单老1934年生于天津,自幼长在一个曲艺世家。他一生历经坎坷,终于成为中国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更可贵的是,他还是少见的一名亲笔整理撰写评书的作家。2012年,他在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典礼上喜获终身成就奖,乃实至名归。。
单老宅心仁厚,为人善良热情。我没料到,他始终记得我这样一个一见如故的忘年交。一次,陕西省西安市举办纪念“西安事变”活动,诚邀单老出席会议并述说一段评书。由于单老身体欠佳,他特地让女儿单慧丽给我打来电话,推荐我代他去讲述真实历史上的“西安事变”。因为我此前提起过,我数十年前采访过杨虎城烈士的联络副官(其在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文史馆馆员),了解一些人所罕知的历史内情。
四年前,我应邀参加单田芳先生评书研讨会,单老由于身体原因,没能到场而只播放了他问候大家的视频。我们这些与会者,都感到十分遗憾而又担心不已。
此后,单老还不止一次推荐我去外地讲课或讲座。前几年,一个当时很“火”的网站,欲录制单老的节目,他老人家依然由于身体欠佳,又让女儿单慧丽打来电话,向网站鼎力荐我录制节目。
闻知单老一直苦练书法,本想去年春节前去看望单田芳先生,顺便求一幅书法,却听说他身体有恙,亦没能前去拜望,终成憾事。
在另一次聚会时,听单老所在的单田芳文化公司肖总经理说,单老如厕都要用人抬扶,显然病已日渐沉重。我的心情也顿然沉重起来。
万分遗憾的是,2018年9月,单田芳先生倏然病逝,我从网上获知之际,恰巧正在国外。只好给他女儿单慧丽发去一封信,托她代我送别这位我喜爱的老人。
清晨,偶然在书房抬头见到单田芳先生亲赠我的十七部书,百感交集。虽然当初仅是偶然相逢,却使我俩成为了忘年好友,确是难得的缘份。单老生前,还嘱他的女儿代表他曾给我打过电话,关心我的近况。如今,睹物思人,真心怀念这位至今已不多见的颇具古风的老先生!
有感至此,遂步鲁迅一首诗原韵,略篡其诗句,略表达怀念之情:
人生交契无老少,
论交更况欣同调。
与君虽无一日雅,
斯人仙逝赤心照。
文/贾英华(著名作家、学者、清史研究家)
编辑/贺梦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