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青快评 | 世界气象组织发出红色警报,应对极端天气人人有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2 15:30

近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地表温度等多项气候变化指标创下新纪录,其中全球近地表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45摄氏度。而2024年地球可能更热,为此,世界气象组织向全球发出红色警报。

近年来,全球发生热浪和高温的频率呈上升趋势,2023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而过去十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已不是一地、一国之事,而是给人类生存发展带来严峻挑战的大事。据统计,过去50年与天气、气候等有关的灾害占所有自然灾害的50%,死亡人数占45%,经济损失占74%。仅仅在2023年,热浪、洪水、干旱、野火等就影响了数百万人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共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之策,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是摆在国际社会面前的迫切任务。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塞莱丝特·绍洛说:“我们从未如此接近《巴黎协定》设定的1.5摄氏度的目标。世界气象组织正在向全世界发出红色警报。”她强调气候变化所影响的远不止温度,我们在2023年目睹的情况,特别是前所未有的海洋变暖、冰川消融和南极海冰损失,尤其令人担忧。气候危机是人类面临的决定性挑战。

对于极端高温的出现,科学家普遍认为全球气候变化可能是重要原因。伦敦格兰瑟姆研究所的气候科学家保罗·塞皮表示,根据冰芯、树木年轮和沉积物等气候数据,“12.5万年以来,从未有过如此温暖的天气”。研究表明,全球变暖趋势可能与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炭的燃烧有关,这些燃烧会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正因如此,许多气候专家都敦促必须关注气候危机,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和碳排放。

正是意识到气候变暖的可怕后果,国际社会2015年达成了《巴黎协定》,提出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但囿于诸多因素,成效不彰。而澳大利亚、瑞典和丹麦等国研究人员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论文说,即便各国实现《巴黎协定》中确定的减排目标,地球也有成为“温室地球”的风险。研究人员指出有一些地球系统处于临界点,一旦跨越临界点,就可能发生突变,引发很难或根本不可能停下来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如果“温室地球”变为现实,那么地球上许多地方将不再宜居。

“我们有一个选择——集体行动还是集体自杀,由我们决定。”两年前,在德国柏林举行的彼得斯堡气候对话会议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向来自40个国家的代表发出了警告。 面对世界气象组织的最新警告,古特雷斯表示这表明“地球已处于危险边缘”。全球气温每上升一个刻度都会影响到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未来,他呼吁采取强有力的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

极端天气不再是“极端”事件,中国应对全球性气候变化一向主动作为、积极有为。2020年9月,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令人遗憾的是,也有一些国家只顾打自己的小算盘,热衷于玩相互指责的游戏。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环球同此凉热。2024年还会更热并非危言耸听,极端高温是大自然对人类发出的警示,需要每个人都积极行动起来。在气候灾难面前,没有谁可以幸免。

文/胡欣红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科普|全球海洋表面温度为何持续创新高
新华社 2024-06-23
世界气象组织:未来5年全球较工业化前升温1.5­℃概率达80%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05
世界气象组织:今年全球经历有记录以来最热1月
​新华社 2024-02-10
北青快评 | “全球沸腾”时代,应对极端天气人人有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20
极端天气频发何解?未来会怎样?
中国青年报 2023-07-1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