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此心安处是吾乡》总编剧刘卫兵:调解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3 12:50

由刘卫兵担任总编剧,任重、安悦溪、于谨维、周野芒领衔主演的政法题材剧《此心安处是吾乡》央视一套播出后,引发热烈社会反响。凭借接地气的基层视角、真实的人物塑造以及解决百姓大小事的热点案例,这部聚焦基层政法干部调解工作,生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电视剧深入人心,被观众赞为“最暖心政法剧”。

《此心安处是吾乡》是继《小镇大法官》后,刘卫兵编剧作品再次在央视一套播出。谈及该剧创作,刘卫兵坦言由热爱而起,由敬重而发。不同于其他政法剧讲如何“破局”,这部剧是讲如何“立新”,通过新人、新事、新观念串联起社会热点和民生事件,真实展现平安建设。平安建设重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调解基层矛盾纠纷。在他看来,调解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没有脚踏实地的工作经验,做不好群众工作。

image001.jpg

谈缘起:由热爱而起,由敬重而发,把老百姓的故事放在舞台中央

问:您之前的作品涉猎广泛,题材多样,也创作过法制剧《小镇大法官》,是什么缘由让您创作了《此心安处是吾乡》? 

答:我关注政法题材作品很久了。最早在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栏目开播五周年时,参加过他们五周年的撰稿,还为片尾写过一首歌,里面有“你有一个说法,我有一个说法”这句词,其实就是对《今日说法》里播出案件中关于法官庭前调解的一个感悟,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政法题材的创作。后来我又参加过最高检影视剧、公安部缉毒、电信诈骗题材的创作,对这个领域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之后,最高法要做一部法官题材的电视剧,就是已经播出的《小镇大法官》。因为这些创作经历,加上平时接触的也多是这个领域的朋友,我对政法故事从一知半解到产生了感情。5年前,“枫桥经验”55周年召开纪念大会,为什么“枫桥经验”能在民间生根,多年来长成了一棵大树,为老百姓所称道?我就想了解这个故事。最后,在中央政法委政法综治信息中心的出题和指导下完成了创作。这部剧非常幸运,能在毛主席批示“枫桥经验”60周年纪念和习总书记指示20周年之际播出。我的创作缘由,由热爱而起,由敬重而发,到今天能创作完成播出,不是因为我一个人的努力,而是大家共同的成绩。

问:《此心安处是吾乡》剧本创作历程是怎样的,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

答:一是故事面很宽,它涉及到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等司法执法领域,还包括网络、环保、城市管理等方面的治理以及社会组织的参与;二是事件包罗万象,民事纠纷到群体事件,故事的选择与应用难以取舍;三是“枫桥经验”这个宏大主题,怎么微观地展现出来,是个挑战。创作伊始,我们就在想这个问题。中央政法委有个负责综治信息的业务部门,给我们讲了很多有启发性的故事。我们决定用小切口反映宏大主题,用小故事讲好大道理,大理论,最后确立了以宏大主题为社会背景,把老百姓的故事放在舞台中央。

问:从编剧角度看,《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最大特色和看点是什么?

答:主要有三个,分别是新人物、新事物、新观念。新人并不单指年轻人。年轻人有新思维,年纪大的人也有新思维。新思维并不是标新立异,也不是奇谈怪论。新思维与年龄无关,与愿不愿追上时代脚步,在前进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态度和行动有关。新事有很多,这是决定本剧是否有新意的基础,比如电信诈骗、老赖欠款、网约车纠纷、校园霸凌等热点。新行业、新事物的出现,超出了基层干部传统的工作经验范围,却恰恰是创作的好素材。三是新观念。当下人追求多元化,对幸福感和获得感的追求变的更加具体和微观。 

谈创作:以新人物、新故事、新观念,体现“回归”与“圆满”

问:《此心安处是吾乡》中哪场戏的创作,让您最难忘? 

答:最难忘的一个故事,是我到枫桥接触到的一个真实案例。有个刚被分到基层做调解工作的年轻学生干部,他遇到一个父子矛盾的调解案。父亲和儿子吵架,儿子离家出走不回来了,父亲一怒之下把财产给了别人,儿子回来一面要找父亲的事,还要找那个受赠财产人的麻烦,眼看问题就要从家事升级成社会矛盾。这个年轻的调解员,发现用两边说好话的方式去调解,是没有效果的。于是他从根上寻找,从几十年前父子关系的原点去寻找症结所在。原来,儿子怨父亲在他小时候抛弃他,不照顾他,还各种欠债,所以儿子对父亲极不理解。但在事件背后,父亲把他寄养在别人家里是因为儿子的母亲过世了,他需要挣钱而无法养孩子,父亲在外面欠债是因为挣钱很艰辛。这个调解员通过走访和坚持,找到一张发黄的旧贺卡,那就是父亲在年轻时曾经打算寄给儿子的一张生日贺卡,但是因故没有寄出去。这件关键细节,最终促成了父子和解。为了找这张贺卡,调解人员走访了很多人。有人不理解他为什么要找这个,也不信他能找到,但他觉得这是解开父子二人恩怨的关键,如果不及时化解,家里的情感纠纷可能激化成一个社会矛盾事件。一些民间矛盾的形成就是吹气球的过程,气球爆炸都是一口气再加一口气互相吹起来的,不能等到爆炸了,把吹爆的人一关了事。所以,调解员要把这个事做好,他也完成了这个使命。

image007.jpg

问:这部剧播出后,观众最大的感受是剧中热点案例很真实,极具代表性,让人深感共鸣。比如电信诈骗、网约车纠纷、房地产烂尾楼等。这些案例是如何选择的?

答:中央关于平安中国建设经常说一句话,要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社会的热点、群众的难点、生活的堵点、百姓的揪心点,也是“枫桥经验”工作践行者要做的事。回到这个逻辑里,我们的案例就很好选择了。同时,这部剧的三个定位,就是新人物、新故事、新观念。另外,从创作角度来说,我们围绕这三个点,要进一步选择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共鸣点的案例和故事。但选择案例故事也不能靠猎奇、靠撕裂、靠制造情绪对立为剧拉流量,还要兼顾一部作品能为观众提供向上的精神和正向的价值。其实,这也是“枫桥经验”工作者们的核心,要把小家庭的矛盾化解了、调解了,让家庭圆满和谐,为平安生活做自己该做的事。剧集结构的完整性也体现在此,体现在了回归与圆满这个主题。

问:《此心安处是吾乡》讲述了肖立明、马乐、张凤娇、杨铭安等基层政法干部扎根基层,心系民生,为解决群众身边的烦心事、麻烦事的故事。这部剧在人物塑造上有原型吗?男主角肖立明最初有鲜明缺点和短板,在处理基层矛盾时工作方式方法上存在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塑造?肖立明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答:剧中的人物塑造,每个人物都有原型,比如上面提到的那个年轻基层学生干部,肖立明就有他的影子。杨铭安这个人物,在习总书记接见的104个“枫桥式工作法”入选单位代表里,也能找到原型。具体到肖立明这个人物的缺点和短板,他是个理论强、实践弱的人物形象,刚开始工作时,只会讲法律条文,得罪了不少人。在民间,调解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比如父子、父女、夫妻、兄弟之间的家庭矛盾,无非就是家庭内部纠纷,还没到上法庭的地步。找干部去调解的人,有时候就是撒撒气,说说理,说完就心平气和了。反过来,一个人一旦成为被告,原来的小气球就会爆,情感就很难修复。肖立明刚接触实际工作肯定不懂这些,通过这个人物就是想告诉大家,没有脚踏实地的工作经验,做不好群众的工作,通过这个人物,不仅讲的是现实中的“枫桥经验”,也想用艺术形式让观众对平安中国建设有一些了解,对基层工作者的努力付出有公正客观的评价和认识。

image009.jpg

谈价值:“砍树”容易“栽树”难,让默默无闻的人为人所知

问:相较于以往政法剧,《此心安处是吾乡》首次全面反映了新时代“枫桥经验”和平安中国建设。您如何看待“枫桥经验”和平安建设?

答:作为一部现实题材政法剧,这个剧的定位就是要讲一个“立”的故事。政法剧类型有很多,大多数讲的是如何“破局”,我们是讲如何“立新”。“破”是指依据大案要案创作,打击重大刑事犯罪、轰动社会反腐案件的那些政法剧。而《此心安处是吾乡》所讲的“立”,是要让人物回归日常,回归平静,走到基层,走到民间,看一看基层政法干部所“立足”的街头巷尾,他们具体细致入微的工作,如何弥合了一段段破败的感情,温暖了一个个失意的人。基层政法人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砍树”容易“栽树”难。他们所说的“栽树”难,就是这个剧要表现的这个“立”。立新是需要时间和精力,像栽一棵小树苗,要精心培育。所以这个“立”字,也是我对“枫桥经验”和平安建设的看法。剧中的人是在“立”字上做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这一工作的。同时,“立”的故事,也恰恰是万家团圆的故事。

image011.jpg

问:《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希望传递给观众怎样的主题思想?

答:中国人非常看重平安,享受平安,在今天这样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以我们拥有的平安生活为傲,然而是谁给我们带来了这样的平安生活?知道答案的人很少。中国有千千万万个基层平安工作者,每天要处理大大小小琐碎的矛盾纠纷,及时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另外,这部剧播出后,有人说原来这就是“枫桥经验”。也有人问我,他们从来不知道有平安建设中心这样的机构,也不相信有这样的部门和人在做这些工作,看了剧,他们才有了一点了解。我想,这就是这部剧的现实意义。我想传递给观众的主题思想就是,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平安生活,感激给我们带来平安生活的人。

问:您觉得政法题材剧创作如何才能做到既有意义又有意思?《此心安处是吾乡》带来的创作启示是什么?

答:我们的创作让这群默默无闻的人为人所知,大家尊重和珍惜他们的工作,让我觉得有意义。有意思的是采访的时候,他们所做的实事,他们讲的亲身经历给我们很多感悟和触动。采访时,他们带我走街串巷,见了各种深陷困境的老百姓,看他们帮群众调解大大小小的麻烦事、揪心事,让我感同身受这些调解员所处的困境。我问基层干部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他说,就像你们写作,一旦要写,是不是想把每一篇文章都写好?我说是。他说对,这就是职业习惯。一句平实的话让我感觉到一种温暖和力量。我想我们以后应该更多关注和书写这样的人,如你我一样的普通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祖薇薇
编辑/崔巍

相关阅读
今年一季度广州法院诉前调解成功化解5.1万起纠纷
南方都市报 2024-05-09
以家庭“小平安”促进社会“大平安” 湖南西歧乡创新工作方法化解家庭安全稳定风险
法治日报 2023-12-31
《此心安处是吾乡》收官,总制片人康权:展现基层“枫”景,讲好中国故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1
《此心安处是吾乡》即将收官 个人追求与家国情怀共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07
山西稷山法院打造诉源治理新模式 “一村一站”化矛盾 因村施策“治未病”
法治日报 2023-12-0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