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广州白云多个镇街提供电动车安全充电服务 “电鸡”充电不回家 街边扫码就能充
南方都市报 2023-08-18 11:06

扫码就能给电池充电,充满电后可自动断电,具有单仓独立灭火装置,实现远程实时监控……近期,三元里街在城中村试行建设的首批电动车共享智能充电柜正式上线,为附近居民带来了安全、方便的充电服务。

目前,广州市白云区正在按照《广州市开展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总体工作方案》要求,因地制宜开展全区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近日,南都记者走访三元里街、同德街和人和镇时发现,各镇街根据辖区实际情况,通过设置共享智能充电柜、公共充电桩等方式,在源头上减少电动自行车“入户入楼”“飞线充电”等情况带来的消防安全隐患。

便捷

扫码就能充电 异常时会自动报警断电

8月10日下午,南都记者来到三元里村出入口时留意到,两个崭新的电动车共享智能充电柜吸引了不少当地居民来充电。

电动车车主彭先生来到充电柜前,先用手机扫码进入小程序,然后把电池放进仓口进行充电,关闭仓门,整个流程用时仅半分钟。南都记者注意到,充电柜的收费标准是0.5元/小时,每月可充值30元。“价格比较亲民,也很方便。毕竟我们也不想把电池带回家充电,太危险了。”彭先生说。

据充电柜运营方广州霸天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三元里街首批试运行的电动车共享智能充电柜,集充电、通讯、平台监控于一体,并具有良好的防尘、防水功能。在使用时,用户只需打开智能充电柜,扫描二维码,将电池放入柜内,用手机支付后,便会自动充电,充满后自动断电。不仅如此,用户还可通过手机平台,实时查看电池的充电状态、开始和结束充电时间、用电功率及充电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共享智能充电柜具有单仓独立灭火装置、过压过载保护、散热系统等多重功能。”工作人员表示,在充电过程中,系统如果检测到某个仓的电流不正常或者起烟雾等异常情况,会自动报警和断电。“电池从没电到充满电,平均需要4—5个小时,用户可自行选择充电时间。系统也会通过安全装置实时监控,有效保障充电过程的安全可靠。”该工作人员说。

据三元里街城市管理办公室主任李国炳介绍,三元里街三元里村辖内出租屋有2700多栋,常住人口接近3万人,其中电动自行车约有8300辆,电动自行车充电问题一直是村里的难点。因此,城中村电动自行车如何安全充电,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去年以来,三元里街深入开展电动自行车充电点的摸底勘察工作,在主街道安装了一批充电桩。”李国炳表示,街道将加装集中充电桩列为十大民生实事积极推进,利用半开放式架空层等作为集中充电点,并实行24小时视频监控,每天还有网格员现场巡查。通过见缝插针打造充电圈、改造环境开辟充电空间等方式,三元里村目前已有充电设施21处近800个充电口,预计今年底还将新增1200个充电口,城中村电动车充电难、停放难顽疾正得到有效解决。

他表示,三元里街从设备采购到安装调试等,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始终将安全放在第一位,确保电动车共享智能充电柜上线后实现安全运营管理。目前,首批10个共享智能充电柜共100个仓位已完成安装并试运行。接下来,该街将在辖内各社区铺开电动车共享智能充电柜建设工作,预计到今年9月,全街电动车共享充电插口将超5000个。

高效

设置集中充电点位 及时回应群众声音

今年6月中旬,同德经济联社纪检监察联络站工作人员接到群众投诉,反映同德街粤溪社区存在电动车长期在巷道乱停放问题,影响居民通行,还存在带电池入户、飞线等违规充电现象,极容易出现电线老化、短路起火等问题。

对此,同德街纪工委迅速组织粤溪社区和粤溪经济合作社相关负责人召开关于整治电动车乱象工作部署会议。“我们虽然建设了一些集中充电桩,但是由于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居民的日常停车需求。对此,村居干部虽然不断宣传楼道停车充电的危害,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会上,粤溪经济合作社相关负责人阐述现状。

据了解,同德街道纪工委联合粤溪社区、粤溪经济合作社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多次进行走访调研,主动倾听居民心声和建议。在充分征求居民意见的基础上,街道纪工委牵头召开工作协调会,综合考量社区内电动车数量、居民生活习惯、地理位置环境等多种因素,寻找最合适的位置,最终敲定解决方案。

目前,同德街按照“分批次、全覆盖”的原则计划启动新的集中充电点的建设,分布在小区、大街、巷口等位置。以粤溪村为例,预计建成后充电口共770个,另外还将划分更多的公共停车区解决电动车停放需求,全力缓解居民电动车充电难问题。

南都记者在走访同德街横滘村和粤溪村时发现,目前村内的多个公共区域已设置了集中充电点位。粤溪经济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周万佳介绍,充电点位安装了智能监控,若发生电池着火的情况,可以第一时间侦测并发出警报,现场的干粉罐可以自动释放干粉进行灭火。同时,一旁设有消防水管,现场人员可以立刻对着火位置进行喷水降温,以控制火势的蔓延。

“充电点位普遍安装在开阔且与居民住所有隔离的位置。”周万佳表示,目前粤溪经济合作社已建成集中充电点位12个,设置600个充电端口。南都记者了解到,同德街纪工委还将充分借助“云监察”平台,广泛收集社情民意,以更加有力的举措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灵活

见缝插针 在村内铺开安全共享充电桩

人和镇东华村临近白云国际机场,电动自行车是不少机场职工青睐的上下班通勤工具。这也使得近年来,村内电动自行车使用量不断增加,车辆充电需求越来越大,而电动自行车“入户入楼”“飞线充电”等情况带来的消防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大。

为解决居民的安全充电需求,东华村选择采用“见缝插针”的方法,在村内铺开安全的共享充电桩。人和镇副镇长周伟表示,东华村结合农村地区电动自行车使用量大、安装区域受限等实际情况,利用“边角”地块设置电动车充电点。目前全村共建成175处充电桩,649个接口,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充电,真正做到便民利民,大大满足周边居民电动车充电需求,从源头减少车辆入室入楼停放、充电隐患,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南都记者现场走访时注意到,东华村内的自建房楼栋间距较为宽阔,因此东华村除了在村口设置公用充电区域以外,在多条巷子内也设置了一批充电桩,让居民实现在家楼下即可享受安全的充电服务。同时,每栋楼均配有消防水管,方便在发生火警时第一时间通过消防水管降温以及控制、扑灭火势。此外,东华村目前还配备了一批共享换电柜,满足外卖员、快递员等有需求的群体换电即走的需求。

周伟透露,东华村试点工作取得理想效果后,将在全镇参照东华村建设模式,全面铺开电动充电设施安装事宜。数据统计,人和镇已设置1000多处9000多个充电接口,100%覆盖25个村居(除3条征迁村),得到辖内群众普遍好评。  

文/陈卓睿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记者随访北京第二波次电动车自行车夜查:违停、充电问题有减少 仍有居民带电池回家充电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30
广州三元里村电单车禁停首日 村内车流减少 村外扎堆取车
广州日报 2024-05-17
广州:三元里村连夜清理电单车
广州日报 2024-05-16
电动车入户充电自动报警 北京丰台“时马邓后海”平房区试点安装智能电气监控探测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6
记者实地探访广州海珠区电动自行车规范使用充电设施现状:因地制宜 规范充电
广州日报 2023-06-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