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朋友圈|紫禁城行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05 13:00

紫禁城行走

我有30年没有进宝蕴楼了。后来每次进故宫,路过宝蕴楼,都想起曾经在这儿上班的日子。宝蕴楼是故宫内现存唯一的西式建筑,更是紫禁城唯一的民国新建筑遗存。

当年骑自行车,从革博大楼背后的集体宿舍小平房出发,打南池子路口过马路,向西走长安街,往北穿过天安门、端门,近午门左转,绕护城河,进西华门,到宝蕴楼清点登记文物。

这样普通的工作和生活,在今天可能会被认为相当凡尔赛了,相当于在“紫禁城内骑马”的待遇。这已是30年前的旧事,如今,这条路已经不让自行车行走了。我的凡尔赛,是我的故宫;我的故宫,比较凡尔赛。

千难万险,那又怎样

早晨,看到这一缕阳光,温暖了我,顺手转发一下。视频里,一群老人等公交时突然下起雨,人群中只有一个少女有一把伞,她把雨伞举起,尽可能为老人们举伞挡雨,却并不在意有没有得到一个回头或是点头致意的回报……

但,那又怎样?那又怎样?那又怎样?善良终究是善良,她最后上车的侧影美丽无比。我愿她青春美丽永驻,一世安好。

“那又怎样?”这几个字让我想起台湾大学张圣琳教授。这是她的口头语。她曾经是台湾参与“女性主义”最早的倡导者之一,同时也是现代舞团“云门舞集”的早期学员和积极推动者,后来又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建筑学博士学位。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一往无前的勇气和阳光心态。面对任何挑战与困难,永远只有这四个字:那又怎样?

6岁何冀平第一次与莎士比亚的亲密接触

阿忆采访我最喜欢的剧作家之一何冀平老师和演员杨立新。其中,谈到哪本书对自己的一生影响最大,何冀平老师说,6岁的时候,读《莎士比亚全集》是极其难忘的记忆。

现场大家都惊了。何老师不疾不徐地说,她当时只认得罗密欧、朱丽叶这几个字。看到书中一会儿出现罗密欧,一会儿出现朱丽叶,就满书本地找这几个认识的字。一找就是一两个小时,乐此不疲。这是她6岁的时候第一次与莎士比亚的亲密接触。

文/王洪波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故宫角楼咖啡上新“凡尔赛”文创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5-23
“紫禁城与凡尔赛宫”大展镜鉴中法宫廷交流史
中国新闻网 2024-04-02
“紫禁城与凡尔赛宫”大展亮相故宫 再现17至18世纪中法交往史
中国新闻网 2024-04-01
观展|“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开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1
从紫禁城到凡尔赛,200件中法文物印证中国龙与百合花的故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