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出餐慢的餐车被顾客点赞”的视频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视频中的爱心餐车上有一群特殊的员工,他们被称为“心青年”,即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心智障碍人群。
视频中的爱心餐车位于浙江杭州余杭区,爱心餐车的店长王栋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该餐车从2024年12月底开始投入使用,希望借此为心智障碍青年提供就业机会。目前爱心餐车的收益全部用于公益,未来也希望能够帮助更多“心青年”实现就业。
福利院长大的“心青年”:能有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 很自豪
阿良今年20岁,是爱心餐车的首批“心青年”员工之一,日常负责煎制三明治所需要的鸡蛋。
他不知道父母是谁,从小在福利院长大。阿良身高并不算矮,有些消瘦,不怎么愿意抬头挺胸。他头发略长,能盖过两腮。不只如此,他还总要用鸭舌帽紧紧压住,直到头发把脸部两侧遮得不漏丝毫。面对陌生人,他的体态、动作总显得有些拘谨,也不敢大声说话。
爱心餐车店长王栋告诉北青报记者,阿良有天生的生理缺陷,没有双耳,也有听力障碍。
面对采访,阿良的表达并不流利。他告诉北青报记者,2024年6月,他从特殊教育学校毕业后开始尝试找工作,但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很少有社会企业愿意接纳他这类人。
王栋说,福利院的老师此前有对阿良的智力做过评估,是正常人的70%至75%,有轻微的智力障碍。“生活中他虽然有听力障碍,但只要观察对方说话时的唇形,也能进行正常交流。”王栋说,阿良曾经当过外卖员,但因为自己听力障碍,与人沟通时不太顺利,面对顾客各种各样的需求难以及时理解、答复,所以最终也没能干下去。
“我当时找不到工作。”虽然政府为他免费提供住所,日常出行也可以凭残疾人证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但毕竟阿良已经成年,他也希望能够依靠自己的双手生活。
2024年7月,阿良在朋友帮助下开始在浙江省云上公益服务中心建立的公益面包店和其他“心青年”一起学习、工作,2024年12月底,他正式到爱心餐车进行工作。
采访过程中,唯有提到这段经历,阿良的语调才高些,“来这里工作很开心,没有工作我就只能在家里,很无聊。”
王栋说,阿良刚刚来到这里时十分内向,一起吃饭也不敢伸出筷子夹菜,通常要旁人夹给他。后来大家经常会和阿良聊天,关注他的情绪,和他开玩笑,才慢慢熟络,有时阿良还能主动跟同事们开玩笑。餐车开始营业后,阿良也常常受到顾客的鼓励,拿到餐后为他竖起大拇指。
后来阿良自己发了一条朋友圈——“我要好好工作,好好学习,好好努力,更加美好。”
王栋说,阿良的性格逐渐改变,原本他每天需要坐1个小时的地铁从住处到餐车,因为担心他的安全,便让他十点上班,但阿良仍然坚持和其他员工一样九点到岗,十分积极,偶尔还会给同事带来各式各样的便利贴当做“小礼物”,方便员工们记录客户需求。
“我怕早上客人多,(同事们)来不及做,想要来帮忙。”阿良告诉北青报记者,如今终于能有自食其力的机会,有一份能够养活自己的工作,十分自豪。
王栋说,阿良投入自己的工作后,“他煎鸡蛋比我们煎的还要好,还要快。”
每一位“心青年”员工都有自己的小愿望 希望借机距理想更近一步
和阿良一起工作的同事马兰一直致力于各种公益活动,2023年7月左右,马兰开始在公益面包店和“心青年”一起工作。2024年12月底,她被派到爱心餐车工作。
马兰告诉北青报记者,这些“心青年”在工作的时候有一个共通点——记忆力差,有些工作可能今天他们已经会了,但过两天又忘了,需要反复地去教他们,耐心鼓励。
刚刚接受培训近一个月的“心青年”娜娜今年20岁,智力低下,有学习障碍,字也不认识。她告诉北青报记者,目前自己主要接受餐车上的工作内容培训,学习煎鸡蛋、做面包、做咖啡等。
“我现在会煎爱心形状的鸡蛋。还想学做咖啡,我特别喜欢。”娜娜说,在参加“助残就业爱心餐车”之前,她并没有其他的工作经历。
北青报记者在杭州市萧山区优朵儿童康复发展中心给娜娜的一份评估中看到一段内容,显示娜娜在评估中表现“有强烈社交意图,对年轻人喜欢的新生事物有强烈共鸣和兴趣。有较强回归社会的需求,对于工作有渴望。”
娜娜也说,她很想有一份工作,但一直没找到。于是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她争取到了爱心餐车这个机会,尽管有时培训内容太复杂,需要反反复复去学习,但她还是很喜欢这份工作。
“我很开心认识了好多人,大家都愿意教我,我喜欢她们。”娜娜说,这里的每一位同事都有自己的小愿望,而她的梦想,就是多赚些钱,能有机会经营一家自己的零食店或者去世界各地旅游,“我还没出过远门。”
娜娜说,等过了元宵节,她就要去餐车上接受培训工作了,距离自己的小愿望又近一步。
娜娜的母亲告诉北青报记者,虽然会有担心,但还是希望娜娜能够早日独立,有一份自己的工作。“希望她以后能够自力更生,等我们老了,她最起码能养活自己。”娜娜母亲说,也十分感谢爱心餐车能够为“心青年”们提供一次机会。
希望给他们一个融入社会的机会 能够通过自食其力给家庭一个喘息的机会
王栋是爱心餐车的店长,同样也是浙江省云上公益服务中心的秘书长。他告诉北青报记者,很多心智障碍的青年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情绪不稳定,比如突然大喊大叫,社会上很多企业不太能接受这种情况,因此心智障碍的青年工作机会比较少。
他说,为心智障碍的青年提供就业机会,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帮助他们实现社会融合。心智障碍的青年无法与他人正常沟通,从小到大的成长环境单一,主要就是学校和家庭,想要融入社会是比较困难的一个过程。对于心智障碍青年的家庭来说,父母最大的困扰就是关于“未来”,每天都在担心,如果自己年纪大了,孩子能不能养活自己,能不能融入社会。
“我们为心智障碍青年提供就业机会一定程度上是为家庭减轻负担,给家庭一个喘息的机会,孩子出去工作,他们的父母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的工作。”王栋说。
“助残就业爱心车”项目的成立经历了长时间的探索,从2000年开始,云上公益就关注到患孤独症的孩童,帮助这些孩子筹款用于治疗康复,后来又开始思考如何帮助心智障碍的青年实现社会融合和未来就业。
2023年,云上公益首先尝试着开创了一家公益面包店,希望能够帮助心智障碍的青年解决就业,“但后来发现面包烘焙是一项十分精细的工作,对于心智障碍的青年来说还是很有挑战性。”王栋告诉北青报记者,之后他们又开始寻找更加适合心智障碍青年参与的工作。
2024年初,王栋开始和他的同事筹划“助残就业爱心车”的项目,7月和9月,他们迎来了16位心智障碍青年,12月底,第一辆爱心餐车正式运行。
王栋说,这些青年大多来自残疾人联合会、儿童康复机构等,还有部分是家长报名。收集到这些报名信息后,由康复机构的专业老师对报名的青年进行能力评估,结合实际情况,筛选出可以通过培训上班的16位青年。之后他们再根据每位“心青年”的培训结果和个人特长,安排他们到不同的爱心岗位进行工作,比如餐车、超市、面包店、洗车店等等。
王栋说,这些心智障碍的青年与顾客沟通交流的速度有些慢,再加上餐品都是现做现卖、纯手工,心智障碍的青年做起来也会比正常的员工慢一些,所以被许多网友称为“慢餐车”,但出餐时间尽量保持在3至5分钟,高峰期可能有些餐品需要8分钟。
所幸不少顾客在购买餐品后会慢下脚步,与餐车上的心智障碍青年进行沟通交流,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为了鼓励这些特殊的员工,王栋还专门为顾客建了一个粉丝群,截至目前,群内已经有近650位顾客,每天的营业额能达到4000元左右。“我们爱心餐车所有的收益都将用于公益支出,其中6%将捐赠给小龄孤独症儿童干预融合、大龄‘心青年’就业等项目。”王栋说,第一辆爱心餐车的运营是一种探索和尝试,在积累一定的经验之后,爱心餐车将会在更多公共场合进行投放。
统筹/孙慧丽
实习生 胥真研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浩雄
编辑/李涛
校对/熊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