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蛇年春节即将到来,这也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人们迎来的首个春节。北京市将通过4300余场活动,推出新产品、新场景、新举措,让市民游客在非遗里、文创里遇见中国年。
花如海,灯如昼,一夜鱼龙舞。春节热闹非凡的年味儿活动,是每个中国人心灵深处最温暖幸福的记忆。作为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今年的“年味儿”格外受关注。数据显示,节前“非遗”搜索量同比增长174%,“非遗手工”搜索量同比增长321%。随着“非遗过大年”热度持续高涨,国内多个景区、主题乐园、酒店也纷纷增加非遗元素。在北京,厂甸庙会、千军台庄户幡会、九曲黄河阵灯俗、敛巧饭习俗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将集体亮相,展现地道的京味儿年俗。从中轴线等地举办的“非遗过大年”活动,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的春节主题展,再到景泰蓝皇家艺术庙会、荣宝斋非遗木版水印特展等十余项非遗活动,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将齐聚首都、交流互动,让市民、游客在非遗里“遇见”中国年。
频繁出圈的非遗之所以能成为春节万众瞩目的焦点,不仅是因为今年春节本身也成了非遗项目,更是由于近年来我国在不断擦亮非遗这张中华文明“金名片”,从而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不懈努力。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31个省(区、市)出台非遗保护条例,非遗保护的法治网越织越密。认定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9万多人,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超10万项,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日益健全。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20余年里,中国以行践诺让非遗重焕生机。
随着新媒体平台为非遗的传承和传播提供了更为迅捷、便利的渠道,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新媒体平台感受到非遗的魅力。非遗的破圈传播为这种古老的文化形式带来了新鲜的血液。数据显示,以旅游、逛博物馆、购买产品、看表演和制作体验为代表的传统非遗体验形式中95后、00后用户占比61%,以非遗+科技、非遗+游戏、非遗+动漫为代表的跨界体验形式中,95后、00后占比88%。跨界已经成为非遗吸引年轻人的重要途径。
在首个“非遗版”春节来临之际,非遗元素自然也就为传统年味儿注入了新的活力。从国家级非遗“火壶表演”搜索量同比上涨531%,“自贡灯会”搜索量上涨249%,“凤翔木版年画”搜索量上涨80%,非遗体验热度升温带动不少省市文旅订单大涨,到一批“非遗大集”“非遗潮玩”“非遗年货”以新的渠道和方式吸引民众特别是青年人的参与,非遗国潮、春节年俗在创新发展中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地道的非遗年味儿成为今年过年不容错过的鲜明特色。
春节,是中国传统信仰和民俗礼仪的“集大成者”,承载着国人最朴素的情感和最难舍的情结。从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到春节申遗成功,春节一步步走出国门、融入世界,这是世界对中国春节文化的高度认同。而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非遗的频繁出圈,不仅为万家团圆、共享天伦的传统节日赋予了更加丰厚的文化内涵,也为世界更好透过非遗感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当春节在保留传统范式的同时不断吸收新元素,成为传统性与现代性结合的样板,每一位中国人便都为拥有如此优秀的文化传统而感到自豪。从这个意义上说,春节中的非遗年味儿必将为传统佳节增添更多新活力。
文/北京青年报特约评论员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