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艺术史学者、传记作家孙炜:唐伯虎的家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14 11:00
本文摘选自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艺术史学者、传记作家孙炜全新力作《唐伯虎传》的内文

唐伯虎生活在明朝中期,那时中国人口不足 1 亿。明初洪武二十六年 (1393 年)的统计数据是 6054 万人,到了明晚期的万历年间(1573— 1620 年),人口已经超过了 1 亿 [1],而当时全世界的人口为 5 亿 [2]。中国编织出一张巨大的天网,把地球上五分之一的人口网罗其中。这张巨网的社会纬线是道德,经线是家族血统,经纬交错,统治阶级以此管理这个国家。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都在这张巨网之中。

为延续家族血统的纯正和荣耀,古人在编修家谱的时候,总是喜欢突出官位最高、名气最盛的祖先。而那些名传千古的人物到底是不是他们的祖先,常常很难考证。事实上,那些遥不可及的祖宗牌位对他们的后代子孙并无切实的帮助,唯有在心理上增加那么一点儿虚荣心而已。

唐姓来源于封国。唐伯虎的祖先可能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唐伯虎的宗亲后裔、清代嘉庆年间的吴县(今苏州市吴中、相城一带)知县唐仲冕曾说:“吾宗以国为氏,自前凉陵江将军辉徙居晋昌,其曾孙瑶、谘皆为晋昌守。谘子揣、瑶孙褒,皆封晋昌公。褒来孙俭,从唐太宗起晋阳, 封莒国公,图像凌烟。后世或郡晋昌,或郡晋阳,皆莒公后。”[1] 东晋之际,唐伯虎的先祖唐辉是个将军,迁徙到晋昌,而且此后数代子孙皆被封为晋昌公,也就成为晋昌人,唐伯虎自称“晋昌唐寅”,即由此处而来。唐仲冕又说:“迄宋皇祐为侍御史介以直谏谪渡淮;至明为兵部车驾司主事泰,死土木之难;子孙分居白下、槜李间。”到了明代,唐氏分布在白下(在今南京)和槜李(在今嘉兴)之间。人们认为,唐伯虎是唐代莒国公唐俭的第二十七世孙。[2]

从唐伯虎的曾祖父到父亲皆是单传,三代都是独子,可谓人丁不旺,所以他们家也没有什么亲戚。唐伯虎曾感叹说:“余宗不繁,自曾大父迄先府君,无有支庶。”[3]

唐伯虎的父亲叫唐广德,是苏州府吴县的一个平民商人。唐家经营着“酒食之肆”,也就是饭店。唐伯虎一家住在苏州古城阊门内的吴趋坊皋桥边上(有的史料称唐伯虎家在吴趋坊,有的称在吴趋里,其实指的是同一个地方)。

苏州是一座历史名城,有着 2500 多年的历史,是吴文化的发祥地。苏州古称阖闾城、吴州等,至隋朝时才改名叫苏州。据唐代陆广微《吴地记》载,阖闾城四周辟“陆门八,以象天之八风;水门八,以象地之八卦”。东有娄门、匠门,西有阊门、胥门,南有盘门、蛇门,北有齐门、平门,相传此八门的名称都是伍子胥所定,而阊门就是传说中的苏州天门。数百年间,阊门地区一直是苏州府乃至整个江南地区最为繁华之地。

苏州也是一座工业城市,明朝时的人口比明初首都南京的还多。在明初,南京只有两万七千多户,十多万人,另有驻军十四万三千余人,总数约三十万。自洪武十三年(1380年)起,朱元璋下令“起取苏、浙等处上户四万五千余家,填实京师”。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二十八年(1395年)、三十年(1397年),三次徙民京师,数近四万户。至洪武三十年,南京人口有六十万以上。"唐伯虎的许多祖籍在苏州的南京朋友,如顾璘、杨进卿等人,他们的祖先就是这样迁徙去的南京。

洪武四年(1371年),苏州统计一州七县有户四十七万三千八百有奇,一百九十四万七千八百多人,其中苏州城里的人口有六十万余。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到弘治年间,苏州城人口大约有一百万了。弘治时,朝鲜官员崔溥说:“苏州……控三江,带五湖,沃野千里,士夫渊薮,海陆珍宝,若纱罗绫缎,金银珠玉,百工技艺,富商大贾,皆萃于此。自古天下以江南为佳丽地,而江南之中,以苏杭为第一州,此城(苏州)尤最。”

唐伯虎出生在成化年间,此时闾门地区已经拂去元明之交的战争烽烟,恢复了往日的繁华,成为闻名全国的商业中心。苏州城里不仅有苏州府的州府衙门,吴县和长洲县的县治衙门也在其中。成年后的唐伯虎写过一首诗,名为《闾门即事》,足证当年阊门市井的繁华:

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闾门更擅雄。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五更市卖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

这番风景堪比北宋时期的汴梁城。若要想象一下当时的繁华景象,或可借助仇英笔下的《清明上河图》,一窥人间烟火气。

能够在这样寸土寸金的地界开饭店,生意自然差不了。唐伯虎的好友徐祯卿自小就熟悉他的家境,说唐家“家资微羡,而餍习优汰”"。当时,唐家吃穿不愁,算是个生活宽裕的小康家庭。

明宪宗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即公元1470年3月6日,唐伯虎出生在苏州城吴趋坊皋桥边的家中。因唐伯虎是家中长子,他的降生令这个三代单传的温馨之家无比欣喜。

父亲唐广德欢天喜地地在家门上悬挂了一张弓——明朝有个习俗:家中生男,要立即在大门的左门楣上悬挂一张弓,曰“悬弧”,这种风尚体现了尚武风俗;生女,则在门楣右边挂佩巾,曰“设帨”。其实这种习俗早在《礼记·内则》中就有记载:“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帨于门右。”到了明代,该习俗依旧被保留。

父母给他起名字,用意甚简单:成化六年为庚寅年,所以他的名叫“寅”;这一年是虎年,而且他又是家中长子,所以他的字叫“伯虎”。唐寅后来常用的字是“子畏”,那是他自己更改的字。2

唐伯虎的出生,为这个“人丁不旺”的家庭带来了无限快乐和希望。他童年受到了长辈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在蹒跚学步的时候,家人任由其在自家饭店里穿梭,因此他自小就看惯了南来北往客,听惯了南腔北调音,对陌生人并不畏惧。

唐伯虎七岁的时候,母亲丘氏"又诞下一个男孩,因为那一年是成化十二年(1476年),丙申年,因此依例为这个孩子取名为“申”。唐申(1476—1542),字子重,号怀月,嘉靖二十一年去世,享年六十七岁,算是唐家最长寿的人。

非常友善,“慈良温舒”,“友生门徒”凹,让年幼的学子们不惧怕读书,且从读书中获得了学习的乐趣。

私塾课堂学习之余,少年唐伯虎免不了要做一些家务——去自家饭店帮厨,给父母打下手。据唐伯虎自述,“计仆少年,居身屠酤,鼓刀涤血”2,“昔仆穿土击革,缠鸡握雉,身杂舆隶屠贩之中”。少年时代的他经常在后厨操刀,杀鸡宰鹅,还要给客人上菜斟酒,与送货的商贩们周旋,生活在各色人等之中。

饭店就是一个小社会。各个阶层的各种人物每天都要在此登场,小小的饭店上演着世间百态。唐伯虎生活在其间,耳闻目染。在接受了启蒙教育之后,他开始阅读史书,逐渐学会了独立思考,开始反思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他后来回忆早年的这些经历时,给自己和自己日常接触的一些人冠以“屠酤”“舆隶”“屠贩”之名,这些词语泛指操贱役者,属于社会地位低微的人,几近奴仆。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唐伯虎一方面认识到自己的屈辱出身,一方面也培养出了死猪不怕开水烫的豁达情怀。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亲唐广德望子成龙,时刻关注着两个儿子的成长,尤其重视对唐伯虎的培养,可谓倾其所有,不惜成本。

弟弟唐申出生之前,母亲还生过一个女孩。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女性的地位十分卑微。比如唐伯虎的这位妹妹,我们只能称之为唐氏,因为不知道她的芳名,甚至连她出生于何年何月也全然不知,只能推定她比兄长唐伯虎小一到五岁。

唐伯虎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他的父母虽然生育了三个孩子,但依然年轻。古人婚嫁年龄普遍较小,男子一般十七八岁,女子一般十五六岁,最小的十三岁就可以出嫁,加之那时的政府税赋相对轻松,所以在和平年代的繁华都市里,唐家五口人的生活平凡而自足,不曾为五斗米发愁。

唐伯虎的命运走向取决于他父亲。母亲丘氏只是位恪守妇道的典型传统妇女,奉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祖训。那么父亲唐广德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历史|明明是外来猛兽,狮子为何在中国民间广受欢迎
历史学堂君 2024-10-26
历史|宋朝平民遇见皇帝,必须下跪吗?
我们都爱宋朝 2024-07-27
赏读|流风回雪:六朝名士的庙堂与山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2
荐读|“口述”完善昆曲历史和文献建构全貌
中华读书报 2024-04-09
赏读|关于汪曾祺的100件小事(二)
凤凰网读书 2024-01-12
讲座|大运河,流动的国家记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26
艺评|中国绘画大放送 一次看遍一万张
北青艺评 2022-12-20
赏读|故宫宫殿建筑本身,就是文化艺术史上的重要遗物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07-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