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一位成功的“北漂”。
白石老人自称“三度京华”,言道:“终觉京师人文荟萃之地,必有识者……抱破釜沉舟之志……此次不成名不再南返之决心矣。”自此与京华结下了近五十年的缘分。齐白石在北京鬻画交友,作品远播海外,成为世界文化名人,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还当了美协主席,最后做了北京画院的首任名誉院长,可谓名望日隆,成果斐然。的确,北京是齐白石的福地。他在这里度过了颇为辉煌的后半生,当然也给这座城市留下了太多值得骄傲,值得回味的丰盈印记。
一场以地图志构建的展览
北京画院耗时五年时间,以地图志的方式构建了“齐白石在北京”系列研究项目。从齐白石的自传、日记、手稿,以及相关资料、前辈的研究成果中,以问题为先导,一一找寻老人的历史足迹。这里不仅有艺术,还有生活。齐白石在哪里住过?和谁交往?喜欢哪家餐馆?到哪里逛街游玩?跑哪家剧场听戏?都去过谁家拜访?又有谁来拜访过他?这些人生轨迹如何影响甚至塑造了我们今天认识的齐白石?的确,大师留下的北京痕迹以及那些依然鲜活的历史现场,成为既严肃又有温度的课题。
11月29日,为纪念齐白石诞辰160周年,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举办的“齐白石在北京——纪念齐白石诞辰160周年特展”则是此系列研究项目最为精彩的呈现。本次展览由北京画院与首都博物馆、荣宝斋通力合作,在北京文化艺术基金的大力支持下,联合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徐悲鸿纪念馆、梅兰芳纪念馆、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等艺术单位,汇集了200余件齐白石的精品力作,可谓是件件珍品,精彩纷呈,让首都观众可以大饱眼福。展览不仅展出了绘画、书法、篆刻、信札、齐白石遗物以及历史照片,还运用数字沉浸体验、AI模型互动、手机终端应用程序等新兴科技手段,带领观众穿越时空,深入探索齐白石在北京的艺术生涯和交游历程,为观众打开了一扇了解北京历史人文的别样窗口。
“齐白石在北京”艺术大展区别于以往艺术家个展的思路,通过时间、空间、艺术交游三条脉络交织呈现,以实景建构与数字沉浸相辉映的方式,勾勒出一幅“齐白石在北京”的人文画卷。你可以在法源寺的丁香树下吟一首小诗,在梅兰芳的缀玉轩前唱一段小曲,在琉璃厂的繁华街道看“民间故宫”的人来人往,在陶然亭的温柔湖畔细数秋天的落叶。观众可以来这里品味艺术,了解北京,与白石老人一同开启北京艺术的citywalk(城市漫步式游览)。
此外我们在“北京文化艺术基金”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一年时间的精心打磨,隆重推出了“齐白石带您看北京”创新手机应用程序。通过手机,就可以跟随白石老人的视角,探秘老北京的历史文化。该应用程序设计了四大核心板块:“居北京”“游北京”“访北京”和“食北京”,每个板块都紧密围绕齐白石老人的生活经历和艺术创作,带领用户穿越时空,仿佛置身于民国时期的北京。
展览期间,北京城市图书馆同时举办“一息尚存书要读——齐白石图书文献展”,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艺术中心举行由北京京剧院重磅打造的新编京剧《齐白石》快闪表演,这部新编京剧刚刚获得“五个一工程奖”。城市副中心的三馆联动,以书画、京剧、图书等形式和内容,共同打造艺术北京、人文北京、活力北京,为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上一份生日贺礼。
以20多年研究为依托
北京画院自建院以来就将“研究”作为三大功能之一。20多年来,北京画院致力于齐白石以及20世纪艺术大家的学术研究。自2012年,“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及“传统中国绘画研究中心”成立以来,更是形成了多个系列研究项目,并颇具影响力。两个中心每年的年会都将汇集最新的成果,成为齐白石研究的国际性发布平台。
近几年,北京画院开启了第二轮的齐白石展览选题,依旧延续了以题材分类的方法,与以往不同的是,更侧重呈现齐白石艺术风格的发展脉络及其成因。每次通过整合国内多家甚至十余家艺术机构的藏品资源,力图使我们的研究更加细化和深入,展览的布局也更加宏观与清晰。陆续推出了“可惜无声——齐白石笔下的草虫世界之二”“何要浮名——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精品展”“白石墨妙·倾胆徐君——徐悲鸿眼中的齐白石”“我生无田食破砚——齐白石笔下的书法意蕴之二”“胸中山水奇天下——齐白石笔下的山水意境之二”“越无人识越安闲——齐白石笔下的人物神情之二”“此中真味——齐白石艺术里的中国哲思”“知己有恩——齐白石的师友情缘”“隔花人远天涯近——齐白石·黄宾虹花鸟画展”“借山吟——齐白石的画意诗心”“劣纸·良画——齐白石的墨痕逸兴”等展览,寻求齐白石研究和展览的新视角、新突破。
近年来,北京画院在致力于做齐白石主题展览的同时,也积极拓展横向视野,推出了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展览。这一系列展览,不仅是对个别艺术家艺术成就的展示,更是对近现代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的梳理。运用近现代中国美术的编年史、绘画史等方法论,画院选择了林风眠、徐悲鸿、卢沉、古元、周思聪、李可染、李苦禅、王雪涛、颜文樑等一系列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的美术大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挖掘这些艺术家的创作风格与理念,尝试在有限的展览空间中铺展开经纬纵横的北京画坛乃至整个中国画坛的变革轨迹与发展脉络。在此基础上,我们能够把齐老的艺术放回到历史群像中,放到时代的回响当中去重新解读,那些被误读的行为,以及那些被神化的形象,在这种层层关系的解码过程里能得到一个近乎恳切的解读与再现,让百年前的白石老人在当今以一种温暖、生动的方式与观众相遇。
生前身后地域文化交流
齐白石的一生是非常跌宕起伏的,他从湖南湘潭出走,经历“五出五归”,在祖国的各地造访逗留,而这种毅然出走的经历恰恰成就了他奇崛的艺术章法和“平淡见奇”的技法墨趣。以地域文化梳理齐白石艺术,是我们近几年新的学术方向,不光形成了“齐白石在北京”的系列研究体系,从去年开始我们与全国各地艺术机构通力合作,呈现齐白石艺术与地域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推动齐白石艺术的传播。
如2023年初,北京画院与湖南美术馆联合推出“客中月光照家山——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精品展”,开启了全国纪念齐白石诞辰160周年系列活动。“客中月光照家山——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精品展”讲述的是齐白石与家乡湖南的鱼水之情。展览名称取自齐白石刻的一方印章“客中月光照家山”。同年秋,在深圳美术馆新馆开馆之际,北京画院与深圳美术馆联合推出“好梦无由——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精品展”以纪念齐白石与南粤大地跨越百年的重逢。齐白石生前在友人的邀约之下,曾两次到访广东,辗转广州、钦州、肇庆、香港等地。其间,白石老人目睹了满树荔枝、芭蕉楼阁、十里木棉等两粤风物人情,而这些景物成为了日后萦绕在他心间的画意诗心。
北京画院还与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合作推出“情有梦通——齐白石笔下的四季生机”,以白石老人笔下的四季为线索,讲述画家在时光流转中,对自然造化的悉心观察与体味,呈现其艺术中独特的朴拙与质趣。精细的草虫绘画与雅致的园林小筑造景相呼应,为观众打造一场维扬风情的艺术盛宴。
2024年5月,“劣纸·良画——齐白石的墨痕逸兴”展览于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此展览一改着重于“成品”“巨作”的常规展览思路,聚焦于老人的杂画、粉本,探索其艺术灵感的开端。
12月7日,“不答应——齐白石的鬻画生涯”展览将在齐白石来北京最重要的鬻画之所北京荣宝斋大厦举办,该展览作为“齐白石在北京”系列活动的重要展览之一,与首博大运河博物馆的齐白石大展联袂亮相,从不同侧面勾勒艺术家齐白石的艺术人生。展览将展出荣宝斋与北京画院藏齐白石佳作60余件,观众不仅可以一探艺术家齐白石的鬻画生涯,体悟其从木匠到艺术巨匠的非凡人生,而且可以感受艺术家齐白石与荣宝斋的翰墨情缘。
走出国门文化互鉴
为在海内外共庆齐白石诞辰160周年,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白石老人的脚步也远赴世界各地。2023年,北京画院先后赴德国、瑞典、拉脱维亚举办齐白石主题展览。
在德国,“不喜平庸——齐白石的艺术世界”展览以“君子四绝”即诗、书、画、印为线索,推出三个专题包括“可惜无声”“一花一世界”“诗画之间”,从精细工虫画到写意花卉,最后到诗文创作,讲述白石老人自然、自在的艺术风格。
在瑞典以及拉脱维亚,“花好月圆——齐白石艺术中秋主题特展”以齐白石的一幅篆书四言联“月圆天宝、花好年丰”为线索,探索其艺术中的民间元素,如对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祈愿。
今年12月,齐白石艺术展又将在澳门、美国、希腊同时举办。
12月9日,我们将与中希文明互鉴中心合作,在希腊国立雅典大学历史博物馆,举办“菊道延年——齐白石的艺术世界”主题展览,选取了齐白石大写意花鸟画中名作进行展览。
12月12日与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合作,共同推出“不肯作神仙——齐白石的水墨灵韵”主题展览。展览以跨文化的叙述角度,精选神仙与凡人、文人与平民、宏远与微小等数组冲突又融合的关键词,为海外观众呈现齐白石眼中的人世烟火。在此基础上,展览将利用AI技术探索、延展这位百岁老画师的笔墨灵韵,挖掘其艺术中关于天地自由、生命自得、艺术自在的哲思,让世界邂逅中国水墨画的氤氲魅力。
12月15日,为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北京画院还与澳门文化界联合总会联合主办了“莲开并蒂 梅结同心——齐白石的艺术世界”,展览将在澳门永利皇宫幻影空间举办。届时,大湾区观众不仅可以从作品中体会到齐白石“花开富贵”“花好年丰”的美好祝福,同时,还将在数字化的展厅空间感受齐白石对“一花一世界”的生命哲思。
齐白石是20世纪中国画艺术的集大成者。他的画作饱含了对万物真谛的深刻理解。跨越时空,我们可以感受到白石老人笔下的花鸟鱼虫、山水人物中充盈着诗意、道义和人情味。在21世纪的今天,推广齐白石的价值何在?齐白石的底层魅力是什么?随着科技飞速发展,数字时代见证了无限可能性,我们再试图让160岁的齐白石活起来,让他的艺术成就和传奇人生,再次焕发出新的风采,成为全球语境下中国形象可信、可爱、可敬的艺术载体。
文/吴洪亮
编辑/史祎
供图/北京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