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甘肃省敦煌市的月牙泉被誉为“沙漠第一泉”。它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走进月牙泉景区,记者发现曾经面临消失危险的月牙泉,如今水位线稳步上升,泉水月牙形状日渐“丰满”。月牙泉“胖了”!
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服务中心主任李瑛介绍,近年来月牙泉平均观测水位稳步回升,近两年稳定在3.2米左右。目前,月牙泉水域面积稳定在27亩。
在上世纪末,受上游水源截流、人口激增、耕地面积扩张、地下水过度开采等影响,月牙泉日渐“消瘦”,曾面临消失的危险。20世纪90年代末,月牙泉一度露出湖底。
月牙泉是怎么“胖”的?李瑛介绍,当地曾于2006年在距离月牙泉5公里的地方,实施了生态补水工程,通过远距离修建堤坝回灌工程,在泉上游加大地表水的入渗补给,同时限制泉上游水源地的地下水开采,抬升泉上游重点地带的地下水位,缓解周边地下水位下降趋势。
月牙泉是由敦煌绿洲地下水补给形成,加上三组风向交互发力,把山坡下的流沙往上刮,造成沙不掩泉的奇观。“因此,恢复月牙泉水域面积不仅要补水,还需要保持自然条件下风的动态平衡。”李瑛说。
为监测周边风沙对月牙泉造成的影响,近年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敦煌戈壁荒漠生态与环境研究站与景区管理部门协作,先后建立了多个定位观测站点,最终找到了风沙问题的根本原因,解除了泉水被沙山掩埋的危险。
“在多方努力下,月牙泉周边区域环境持续改善,地下水位不断提升。目前,月牙泉完全是靠径流范围内的地下水位自然抬升形成现有水域面积。”李瑛说,如今,每年8月至10月,随着日照时间缩短,蒸发量减少,在风力的作用下,月牙泉东西两侧都会因为水位抬升而有水外溢。
此外,甘肃还加强沙漠地区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通过植树造林、恢复植被等方式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减少水土流失和蒸发损失,增加沙漠地区的水资源量。同时,甘肃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政策与法规,加强水资源监管和执法力度,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这些措施不仅保护了月牙泉这一自然奇观,也为整个西北地区的生态保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宝贵经验。
文/颉满斌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