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两财经|精准、微创、远程手术……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看国产手术机器人前沿成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4 16:01
更多资讯 关注半两财经

自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出现以后,外科手术机器人就成了高端医疗器械研发的新方向。北京青年报记者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看到,一批自主研发的手术机器人让行业看到了国产手术机器人的硬实力。还有基于5G技术远程手术,让更多的疑难杂症不再因当地医疗水平问题而被耽搁。现场更多的新应用则展现了“医疗+机器人”这一行业更广阔的前景。

微信图片_20240824155815.jpg

精准、微创 机器人成手术器械新趋势

在位于本届机器人大会B馆的医疗机器人区,虽然没有其他区域展示的人形机器人炫酷效果,但手术机器人展示出精细操作令不少观众惊叹。

在术锐公司的展台,单孔手术机器人正在模拟为“患者”进行手术操作。只见多条弯曲的机械臂通过一个圆孔探进“患者”腹中,而终端两个形似铁爪的机械手正被操控着剥掉生鹌鹑蛋的外皮,但蛋内层的薄膜丝毫未损。而在这台“手术”中,观众并没有看到医生的身影。事实上,操作机械臂的医生在另外一个房间,他脸紧贴在操作仪器的目镜上,手上套着遥控环操作,脚下还踩着踏板。在位于他头上的显示屏中,出现了机械手实时操作手术的画面。

除了术锐,本届大会上还有来自长谷木、微创、柏惠维康、奥达智声等多家自主研发包括胸腹外科、神经外科以及骨科等领域的手术机器人。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机器人手术如今已经是外科手术中的新趋势。这种技术通常包括一个控制台,外科医生就像驾驶汽车一样,在此操作精密的机器人手臂来执行手术操作。这些机器人手臂配备了微小的手术器械和高清摄像头,能够进入人体内部。而手术医生通过镜头不仅能更清晰的看到病灶情况,还能操作器械臂完成更精准的操作。使用这类机器人进行手术,除了提升了手术的精准度、安全性和效率,同时也因为其微创的特性,让患者减少了痛苦和病程。

机器人+5G  远程手术成为可能

除了上述优势外,在目前5G技术的加持下,远程机器人手术让医生身在数千里外也能完成手术操作。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早在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人民医院收治了一位特殊的脑出血患者,出血部位位于功能区,如果进行常规开颅手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可能手术本身也会给患者带来不可逆的机能损伤。最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人民医院两地专家应用睿米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远程实施机器人微创治疗脑出血手术。

今年5月28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团队与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借助5G技术和手术机器人,跨越5200公里,成功实施了全球最远距离的远程泛血管介入机器人辅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

而在2个月前,我国医疗团队在上海,与身处美国奥兰多的助手团队密切配合,完成了单孔机器人动物实验手术。这是全球首次成功完成的单孔机器人跨洋远程手术。“借助5G技术,手术过程中的延迟率不足200毫秒。这对手术操作几乎没有影响,跨洋手术基本实现了远程同步操作。”术锐展区的工作人员表示。

远程手术不仅跨越了地理限制,能让全国甚至全球的优秀医师资源“共享”,也让不少患者免受了奔波之苦,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家级”的治疗。

机器人辅助降低手术难度 让医生尽快“上手”

手术机器人的另外一项优势则是降低了患者治疗的门槛,让一些需要多年临床经验医生才能主刀的手术,在机器人的辅助下,一些青年医生、基层医疗机构以及医疗资源欠发达地区的医生,也能在经过培训后尽快“上手”。

北京奥达智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在本届机器人大会上发布了其自主研发的木星智能软组织穿刺导航手术机器人。该机器人采用了全球首创的“无外置空间定位系统的实时超声+CT影像融合导航技术”,通过7自由度力控机械臂和固定在机械臂末端的超声探头,实现了超声影像的3D重建、自动扫描、自主定位和穿刺深度角度的自动调整。

“肝脏体积大,而且很柔软,医生想要在器官内找到病灶非常考验技术和经验。目前的肝穿手术是依靠术中B超的指引,但是不同经验的医生B超的水平不同。这也就导致了一些肝脏的肿瘤消融类的手术需要非常有经验的医生才能操作。”奥达智声联合创始人范培华对北青报记者介绍称,该公司的技术就好比把原本肝脏的平面图变成了三位立体图,规避了视野盲区,还能规划出最短、最合理的“打击路径”,并协助医生穿刺直达“目标”位置。

“我们这台手术机器人末端重复定位精度可达0.05mm,不仅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还极大地降低了手术对术者的依赖,使更多医院和医生能够开展肝脏肿瘤穿刺消融手术。”

比肝穿手术更需要精细操作的脑部手术也已经有了机器人辅助。在本次机器人大会上,北京柏惠维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带来了睿米手术机器人。

睿米手术机器人借助自主研发的多光谱跟踪定位平台,每次持续光学扫描十余秒,再结合前期CT检查结果,能实现脑部手术区域的精准定位。它可以配合医生完成脑出血手术,以及脑深部电刺激、活检取样等操作。“它填补了一些中小型医院的医疗服务空白,为更多患者带来了希望。初步统计,这款机器人累计开展了4万余例神外手术。”现场工作人员介绍。

投资青睐 政策扶持 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百亿

在多重优势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产手术机器人开始崭露头角,加速实现多类别的手术机器人国产化。“事实上,一款手术机器人的研发费用是以亿为单位计算的。”奥达智声联合创始人范培华表示,“这其中资金和政策的支持都是必不可少的。”

资金方面,北青报记者了解到,2023年医疗机器人行业投融资数量达到44起,已披露融资金额达到77.62亿元。2024年上半年投融资数量达到5起,已披露融资金额达到11亿元。

政策层面的推动力度更大。2021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攻关智能手术机器人,加快突破快速图像配准、高精度定位、智能人机交互、多自由度精准控制等关键技术”。2023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7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鼓励有条件有需求的医院使用机器人实施精准微创手术,建设机器人应用标准化手术室,研究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标准规范”。

北京、上海等地也瞄准手术机器人赛道布局产业。其中,北京市制定的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中提出,“面向行业前沿和医疗应用需求,提升手术机器人全流程手术辅助能力;发挥首都医工协同优势,优化医疗器械注册和卫健医保政策,加大临床应用推广力度”。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全球及中国手术机器人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约71.7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7.54%。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18.4亿元。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鑫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聚焦2024服贸会 | 机器人进手术室 助力医疗精准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4
国内首例小儿外科单孔手术机器人5G远程手术 500公里外机器人“隔空”切阑尾
南方都市报 2024-09-03
“跨越”1400公里 西安医生借助5G远程机器人为患者手术
中国新闻网 2024-08-03
跨越1400公里 借助国产5G远程机器人 西安医生“隔空”为酒泉患者成功实施手术
西安晚报 2024-08-02
全国首例 医生身在上海 利用国产机器人为5000公里外的新疆患者完成肺部肿瘤手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15
重病老人家门口住院 专家隔空“零误差”治疗 汉孝两地实施国产机器人5G远程手术
武汉晚报 2024-06-10
半两财经|机器人向“服务化”转型 上半年我国服务机器人产量达353万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21
全球首例!5G眼科机器人跨海成功开展微米级手术
广州日报 2023-07-2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