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但这几天,所谓的相声圈子里个别人,频爆“家”丑,各路炒作大军,挤破了“门”框,捡些零碎儿,随时准备赚取流量。
事情的缘起不过就是某相声大师之子在网络直播上谈了所谓给其弟,一位著名相声演员 “清理门户”的问题,结果这番言论被人利用,引出了种种话题。随着曾经获得过相声大赛一等奖,现在直播带货的另一位演员的介入,事情不断升级发酵,其间关于相声所谓的门户、恩怨等种种“八卦”不绝于耳,充斥在短视频平台。
在这样的一个舆论场里,各色人等,目的不一,但丑态频出,洋相尽显,让相声本身成了“相声”。这一情形,不得不让真正热爱相声艺术的粉丝们感慨:相声到底怎么了?相声是不是得了病?
相声的确得病了,而且病得不轻。该病全称为封建糟粕回光返照综合症,表象为不谈新时代文艺需求,不讲新时代文艺创作,不尊重艺术发展规律,不深入研究当代生活,不懂得什么是扬弃,不明白什么是真正地继承与创新,唯利是图,只注重眼前利益,用大众传媒手段去炒“冷饭”,把解放前的一些封建糟粕的东西不仅搬到舞台,还搬到大众舆论场,歪曲美化,误导大众。
例如,这些年相当一部分人把传统艺术中“口传心授”式教学、尊师重道的行业精神简单化为只看师承关系,又物化为所谓的家谱,更形式化为必须有的传统拜师仪式,更有甚者把过去相声那种类似江湖帮会的家族式组织形式无限拔高,忽略时代变化、文明发展,混淆视听,最终造成的后果就是相声行业自身成为了一个闭塞的信息茧房。在一些唯流量论的传播者的推动下,很多喜爱相声的人,特别是一些刚开始接触相声的人便被误导,以“丑”为美,以“丑”为传统,以“丑”为文化。
今天,大众谁还会关注相声领域中的新人新作呢?谁又会知道些新人新作呢?谁又懂得欣赏新人新作呢?更不用说今天谁又知道依然为相声事业默默奉献的曲艺人呢?
新人新作姑且不说,今人的奉献暂且不表,就说传统相声的精髓不管是作品上的,还是行业运行层面,又有哪些人真的明白呢?
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声,这门曾经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传统艺术,还能传下什么呢?
相声,不是某个人、某个家族、某个门户、某个企业的私产,相声行业的发展也不是某几个所谓的行里人动动嘴皮子,写个家谱就能够决定的事情——归根结底,相声的生存与发展,不是家事,是社会事,是国家事。
有人说,相声演员要吃饭、相声班社要生存,尤其是民营的,不炒作、不唯流量、不来点“荤”的、不搞点八卦,怎么吃饭,怎么生存?但什么是本,什么是末呢?恐怕,作品、表演……那些在舞台上称为能耐的东西才是本——如果“本”不成了,根基没了,演员或者曾经的演员成为套圈耍叉的狗熊,你最后卖的除了洋相还能有什么呢?
跳出相声圈儿看看,今天,深受老百姓,特别是年轻人喜爱的中国喜剧艺术不只有相声了,我们去看看各类喜剧综艺,看看今天的年轻人喜欢的喜剧都有哪些,看看今天年轻的喜剧人有着什么样的思想、什么样的表达,琢磨琢磨为什么这些年轻的现代喜剧人能够获得业内人一致认可。
这些新时代的年轻喜剧人是把喜剧艺术当成了事业,而不仅仅是一个谋生的工具。他们琢磨的是剧本、是作品、是笑的规律,而不是生意、不是江湖、不是门户、不是炒作、不是八卦。他们展现的是今天人之所思、人之所遇、人之所求,而不是“江湖话、江湖口、江湖人而已”。他们深深地知道,改变他们命运的是艺术本身,是艺术家的才华本身。
面对此,“大敌”当前,“闹病”的相声,何去何从?
文/水满则溢
编辑/贺梦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