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造万物?“底盘细胞”将添N种能力:首个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平台在深圳启动建设
南方都市报 2024-07-16 16:35

7月14日,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创中心”)在深圳光明启动建设,标志着我国生物制造领域首个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正式落地深圳。

生物制造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制高点之一,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创中心整合优势创新资源,将强化关键共性技术协同攻关、构建产业协同创新生态,围绕医疗健康、绿色低碳、生物农业等领域,推动一批示范性成果转化,为发展生物制造产业按下“加速键”。

产业协同创新

聚焦生物制造“1-10”小试中试放大阶段

生物制造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正逐渐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之一。生物制造“可造万物”的特性有望带来新的产业变革,将实现医药、工业、农业等领域新产品的定制化设计和大规模制造。但是,当前生物制造产业发展也面临着源头创新能力不强、关键共性技术支撑不足等问题。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国创中心主任刘陈立认为,随着生物技术加速演进,生命健康需求快速增长,生物产业迅猛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已经到来。国创中心的建设不仅顺应了全球生物前沿技术变革的潮流,更紧密契合了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将打造新引擎,为发展生物制造产业按下“加速键”。

2023年7月,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2024年7月14日,国创中心在深圳光明正式启动建设。作为我国生物制造领域首个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国创中心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牵头组建,联动央企、地方国企和龙头民营企业共同打造,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强化关键共性技术协同攻关、构建产业协同创新生态、支撑打造生物制造产业创新高地。

据悉,国创中心将积极发挥牵引作用,整合上下游创新资源,推动生物制造产业在深圳快速做大做强。国创中心合作共建单位包括了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深业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光明科学城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朗坤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广新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优势单位。

“我们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产业需求,聚焦生物制造‘1-10’小试中试放大阶段,探索将原有从实验室到企业的线性转化模式,转变为‘非线性互动式’模式,推动我国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刘陈立表示。

搭建六大平台

提升分析设计、构建组装、验证测试等能力

国创中心建设地点位于光明银星合成生物产业园内,项目将对原有建筑物进行升级改造,购置关键核心设备,极大地提升分析设计、构建组装、验证测试和深度学习的能力。

具体而言,国创中心将打造自动化生物制造平台、跨尺度生物多模态验证平台、生产工艺高通量开发平台、中试放大及GMP平台、大规模载体制备与质控平台、生物信息计算支撑平台等六大技术平台,为加速突破产业前沿技术瓶颈提供基础,围绕医疗健康、绿色低碳、生物农业等领域,推动一批示范性成果转化,打造关键技术领先、产业链条完善、竞争优势突出的生物制造产业集群。

比如,自动化生物制造平台将通过引入智能制造理念,基于信息化架构、机器人平台以及高通量设备,实现“底盘细胞”智能化设计、规模化构建、高通量表型筛选、高通量生物样品制备、靶点筛选、标准化测试的能力。结合生物信息、数理模型、大数据与机器学习等方法,基于数据驱动方式自主生成与闭环优化实验方案,实现自动化生物制造柔性集成和定制。

跨尺度生物多模态验证平台通过实现AI应用于高分辨率生物体成像的高通量分析技术,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动物模型评估的能力,为关键干预靶点的筛查和选定提供支撑,形成全链条的疾病模型制备和干预靶点筛查体系,同时测试生物活性分子与材料,为疾病药物的开发提供上游核心技术。

中试放大及GMP平台聚焦药物的高通量优化、量化定制、GMP规模化生产与治疗及药物临床试验平台开发。实现药物从小试、中试、临床申报到GMP生产全链条服务的能力,满足不同阶段的药物产业研发需求。

大规模载体制备与质控平台聚焦实现各类载体的大规模、标准化、工程化生产和质控的能力。突破系列共性核心技术,解决载体制剂的扩大再生产和质控,仿生药物载体工程化生产工艺、病毒类载体大规模制备等。

联动优势资源

从原创突破到产业发展的上下游协同

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积极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在生物制造领域已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国创中心的建设,将立足湾区、辐射全国,有力推动生物制造产业的源头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国创中心建设地点——光明科学城,是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依托科学城极具优势的“科研密度”“创新浓度”,光明以科学与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催生新质生产力,在合成生物发展上走在了前列。合成生物是生物技术创新、生物经济发展的前沿领域,在食品、农业、医药、医美、化工等多个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而国创中心所瞄准的“生物制造”,背后离不开合成生物学,合成生物技术将成为重要的驱动。

光明科学城正加快集聚合成生物发展的优势资源,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国创中心的建设,将与同样位于光明科学城的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等产科教平台联动,实现从原创突破到产业发展的上下游协同,加速形成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支撑深圳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生物产业创新高地。

文/王睦广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北京农业食品合成生物创新中心落户平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30
北京将建库容10万株微生物菌种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9
昌平区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机器人产业收入规模今年预计突破百亿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05
北京亦庄生物医药企业增至4800余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19
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落地深圳
南方日报 2024-07-15
平谷将建农业食品合成生物制造集聚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2
合成生物学获资本青睐 各方合力求解产业化难题
上海证券报 2024-05-29
生物制造酝酿“新行动” 合成生物概念暴涨!上市公司称关注度在提升
财联社 2024-05-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