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想见沈亚楠。
当他亲自主导的“Habit@栖息地”四月份发布第一版成果L32之后,有人极力唱衰,家装个性化强,怎么可能产品化?有人心存向往,可以像买部车那样买个家,那简单了!
想见他的人不只是家装公司老板,家具建材企业主,设计师和经销商,还有房地产开发商。
他们很想弄清楚,这位理想前总裁扬言“用造车的方式造家”,能有多大耐力,跟自己有什么关联,是颠覆,还是重复。又或者,如同多年来闯入又消失的家装搅局者一样,这一回的“造家”不过是又一次昙花乍现。
Habit@栖息地iVD数字孪生设计,首款产品L32发布时的海报
“沈亚楠要抢家装这碗饭”,这是之前坊间议论最多的,也是令所有挣到老钱的装企老板浑身不适的点。
然而当我们跟沈亚楠见面,并洗耳恭听他长达三个小时的激情输出之后发现,大家都想少了。沈亚楠要影响的,何止是家装。
从“车圈”开往任何一个圈子,沈亚楠都会获得足够的关注度,即便他所搅动的群体对他的新创业项目认知是零,也会因为理想前总裁的光环在身,而对他高看一眼。
听说他要像造车一样造家以来,家居圈就不淡定了:又一个创业故事?身居其中的业内人士都知道,这个圈子的革命口号一直很响亮,就是没人能做到彻底。什么“让装修快乐简单”、“让家装省心省力”、“装修不用盯,XX全搞定”等等,但过往的实际情况是,任谁来介入和整顿,都很难令消费者完全信服和满意。
在车圈创造奇迹的沈亚楠,就能突破家装魔咒吗?当我们带着一堆问题面对他本人的时候,逐渐获得了另一种答案。
乐于以“装修佬”自居的沈亚楠说:“智能新住宅,这是Habit@栖息地的明确定位。我们不是来做装修的。”
从左至右为设计大师卢志荣、联合创始人张翔、创始人/CEO沈亚楠。在沈亚楠的朋友圈他为这张图配了解说词:两个包工头和一个艺术大师…
距离沈亚楠立下造家的志向距今,也就两年,两年间他完成了对家居家装领域的深度学习和调研,确定了从行业源头到终端产品的整合、研发、制造、模块化重组方法,拿到了天使轮及Pre-A轮融资总计6.53亿元,也谈妥了著名华人设计大师卢志荣作为品牌艺术总监。
接下来的六月底,首批与Habit@栖息地签约的用户,将住进基于L32版本的模块化成品家——在原有房屋的旧壳子里,装下他们自己认可的智能新家,全屋就一个logo“栖息地”。
琢磨沈亚楠到底会怎么做的人,很快就可以在全国8个城市看到Habit@栖息地之家的场景与面貌。北京的实景呈现将在七月内。
这还不是全部,沈亚楠透露,2024年底,Habit@栖息地首个旧房改造的住宅项目将会在常州落成。那时候,或将可以让外界更清楚,沈亚楠所说的造家,也包括造住宅。
Habit@栖息地常州制造基地
不能实地探访,我们只好尽可能深入研究了《Habit@栖息地》的内部交流手册。其品牌的自我描述,看起来也完全不在家装或装修的维度:“一家致力于以科技创新,为家庭用户提供智能住宅产品的,生活智能科技公司。”
家庭,科技,智能,住宅,产品,原来,此前沈亚楠面对媒体所深谈的“抛弃裁缝思路,以成衣思维装修家”,可能只是他笃定创业思路的“开场白”。
Habit@栖息地北京中心
沈亚楠所说的完整的家,一方面指向有天有地的独立住宅产品,一方面是将产品化集成式的家居模块,嵌入更大量的集合式住宅。可想而知,后者的难度更大、变数更大、限制条件更严苛。
由此可以说,目前他做家装,是他为Habit@栖息地模块化产品找到的落地场景,是与C端用户产生共情的最佳着力点,是创业里程的第一站。
这就更有趣了。
“房住不炒的时代,大家越来越关注房屋的居住属性。市面上有大量的裁缝式装修,不缺我们这一个,所以说我们来并不是做一个装修服务。我们要把房子当成一个完整的产品来做。”
基于国内住宅开发设计与建造现状,谈住宅革新是无法回避装修这件事的。所以我们非常理解沈亚楠谈及造家之事,一定会从家装说起。
不只是宣讲理念,沈亚楠与团队讨论每个研发细节
起心动念是“不能让人们住得那么惨”,他所认为的惨,是人们的装修款被层层中间商克扣,最终花在装修本身的也就三四成,家装公司管理低效、供应链长、潜规则横行是根本原因。
更惨的是人们被各种花式“风格”促销迷惑,并未解决居家环境基本的健康舒适问题,却无端请进了甲醛、VOC,且没有一家服务商或供应商对此负责。
高层住宅、板式住宅、联排式等传统开发模式下的集合式住宅,房屋年限在十几二十年以上的不在少数,早晚要面临翻新装修,如果消费者还只能在传统装修服务模式下,以拼凑式的方法拆墙打洞、改水电气、更换主材,而无法改变与家装公司斗智斗勇的现实。
这些在沈亚楠看来,是正降临在中产头上的具体的“惨”。
Habit@栖息地利用数字孪生设计,让一切不可控的细节可视、可控
然而这与家居上游脱不了干系。过往三十多年房地产快速发展的后果之一,就是产生了大量毛坯房。开发商不对住宅产品的最终成果负责,于是脏活儿累活交给了“起初并不懂生活”的家装。
从街边游击队到正规家装公司诞生壮大,从互联网家装引发消费变革到如今数字化家装蓬勃,家装行业其实多年来,扮演了为大众提供美好生活的角色。有识之士不少,风光过,失败过,但总是难于求变、难以企及人们心中真正的美好。
增项、回扣,潜规则盛行,环保不达标问题尤在,行业标准缺失,种种怪现象多年来无法消除,可以说是天生畸形使然,也可以说是惯性增长催生了疲态。
每一个行业的发展,都与它所处的时代相关。当人们开着像家一样贴心的新能源车满街跑,却因为哪种板材甲醛少、哪家防水做得牢、哪个定制品牌干活靠谱没增项而焦虑……这种落差感,让同沈亚楠一样见多识广的家居消费群体无法理解,更无法接受。
一般人踩过了其中的坑,忍忍就算了,但沈亚楠无法释怀,并且迅速开始了大量的学习与调研。“我承认造家比造车更难。下一代智能生态是空间智能,家是未来最大的智能终端,如果做不到从基础装修到家具设备的系统化产品化,智能生活就无从谈起。”
Habit@栖息地新美学,Classic经典套系
自从Habit@栖息地L32发布以来,觉得沈亚楠“太过理想主义”的声音不少,在他们看来,家居行业大额,慢消,有时间拉扯,产业链长,依赖人工,标准化程度低下,同时又与审美和情绪关联度高,这一切特征,导致家居家装的消费景象,与其它任何一个领域都大有不同。
多年来,陆陆续续与沈亚楠有过类似想法的不少,整体家装、标准化住宅、装配式房屋等,但他们还在改变建造技术的路上思考,并未找到提供产品化完整住宅的解题方法。
互联网家装怎么样?介入家居家装多年,只能说是很有影响,谈不上真正的改变。因其目的就是割草,改变获客方式重新洗牌,忙着抢蛋糕,而不是创造蛋糕,更不是发明新的烘焙方法。
既然各有各的算盘,想改变就必须通盘设计,从住宅到家可以不再那么割裂,为未来的智能生活预埋更多升级迭代的可能性,沈亚楠为Habit@栖息产品研发找到了核心要义。
机会还是留给了沈亚楠。他用极短的时间找到了另一种解题策略——彻底让用户从庞杂的家居市场中抽身,以产品思维,为居住自由兜底。整合源头,自建工厂,自研产品,自有施工,模块化产品,选配自由,价格确定……整家只打一个LOGO:Habit@栖息地。
买过房、装过修的人应该都能听懂,且上述方法听起来就不简单。沈亚楠说的没错,没有多少人想要像他一样干这件很难的事。但他告诉我们,会“一直干下去”。
Habit@栖息地图书馆客厅模块空间
把家当成完整的产品来做,就意味着对其全生命周期负责,全生命周期中面临的维修、保养、升级、改造,自然应依赖于产品提供方,沈亚楠很有信心,“必须全程可控”。
既然是完整产品,直接盖房子不好吗?沈亚楠说,没错,房子是要盖的。但目前他认为,最需要帮助的是3500万住在集合住宅里的中高收入家庭,他们也是最贴合的首批用户,各个城市现有的集合式住宅,大都到了装修翻新的年限。原地居住升级,撬动的是5万亿规模的家装市场。
Habit@栖息地首个三居套内90平方米的智能新住宅产品L32,正适配这个群体。
新风联动空调地暖,地送顶回
集成式的新风、空调、地暖、净水、照明系统,是L32全屋环境的标配,沈亚楠对此非常执着,家,最基本的是健康。此外从合理的空间定制规划,再到可选度较高的家具软装,L32试图用模块化产品,构建出成本投入可视化、可确定的居住产品。
化零为整,兼顾化整为零。Habit@栖息地利用行业首创的iVD数字孪生设计系统,可视化呈现自研产品模块,组合空间模块,包括图书馆客厅模块、全屋收纳模块、厨房模块、卫浴模块等。N+1标准模块与百变模块自由切换,适配不同家庭的居住需求,还可以满足沉浸式游戏感体验。
把家当成产品来做,常常令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全方位环保健康”,当然就是必达使命。承诺全屋甲醛释放量≤0.07mg/m3,为此Habit@栖息地在常州的研发、生产、质检为一体的综合基地中,不仅有研究院、木作智能制造工厂,更开设了配备诸多高精尖设备的CNAS级环保实验室。那里可以进行主辅材的环保、耐久、理化等检测,确保家的环保性能。
集成净水系统,五合一水槽柜
把家当成产品来做,除了夯实基础性能与环保,沈亚楠将造车的极致态度注入到造家中,未来生活品质的标定,智能是核心,为了给更多科技的融入留有余地,Habit@栖息地在芝加哥的AI实验室已经成立,将人工智能融入家居设计,前景可期。
既然是产品化的家,C端用户必然是在一个设定的逻辑框架内进行选择,会不会损失个性化?这是外界对Habit@栖息地的另一个疑问。
沈亚楠并不纠结此事:“我们有个住宅产品金字塔,最底层是全屋环境,然后向上是空间布局、居住功能、全屋智能,最上面是美学。当我问到卢志荣老师在他心中,设计的金字塔是什么样的时候,他竟然也说设计首先解决的问题和我这个金字塔是一样的。是环境、空间与功能。”
智能住宅金字塔模型
沈亚楠说,住宅的核心功能是居住,核心属性是健康。研发过程中他和团队时常就这个问题统一思想,以免跑偏。当核心属性具备了,美才是成立的。“一说到家,上来就谈风格和美学,基本问题聊不透,这就是销售套路。”
看穿居住的核心功能问题,这让沈亚楠研发的目标更明确。以“世界杰出华人设计师”著称的卢志荣加盟其中,也带给他更大的信心。L32秉承三段式的竖向美学尺度,100mm、1000mm、2350mm,三条等高线对应了踢脚、腰线和顶线,以此勾勒秩序感,空间因需延展,用色素朴克制,极简之美就此呈现。
三段式美学贯穿所有空间
这就是沈亚楠所言:“美藏在细节里。以人的居住功能为核心,设计必须是‘由内而外’去做。”这番话显然说明,沈亚楠的设计觉悟,已经比建筑学科班的从业人员,高了不少。
应该说他找到了住宅设计及房产开发最致命的症结:从外到内规划小区、安排户型、卡着规范的边界计算容积率、日照、楼间距,直至成图、报批、大干快上,而这个过程中,“卖得好”是目标,住得好不好,有时候靠吹,靠样板间的迷人描绘。
有了一套自己悟出的设计方法论,还需要从功能到审美的全面把控。以沈亚楠遍识国内外设计精英的敏锐,他心中的理想人选锁定了卢志荣。
设计大师卢志荣与研发团队一起工作
“我非常喜欢卢老师以诗为用、以用为诗的设计理念。卢老师刚开始觉得我很土,总跟他聊装修聊风格。慢慢互相了解他知道了,我想让更多人住得好一点,他觉得这件事比服务顶尖人群更有意义。”
不谈风格,不等于没有风格。沈亚楠非常赞同卢志荣对风格的解释,风格来自于那片水土,那里的生活,以及文化源流。
坦白说,除了卢志荣,沈亚楠可以有很多选择,但他认为目前没有人比卢志荣更适合栖息地。在他看来,栖息地解决的是中国人的居住问题,那么就必然需要一位文化同源的设计师,“国内有些设计师也不错,但他们在一种渴望尖叫的状态里,栖息地需要的是成熟、是驾驭,也必须横跨东西、面向未来。”
“通过空间与物品的创造,重塑永恒、简洁和本质之美。”卢志荣的理念中,包含着古今与未来的融会贯通,他也一直在设计中践行,“有效应用人类智慧和技术,创造兼顾实用与耐用的作品”。如此看来,卢志荣赋予Habit@栖息地的,不单单是作为设计师对空间功能的基本把控,更有深层次的美学与哲学意义。
重塑永恒、简洁、本质之美
我们发现,卢志荣与沈亚楠的身上,有非常鲜明的共同点:凡事亲力亲为。卢志荣亲手画图亲自盯场,为把设计至落地淬炼完美。沈亚楠也不是振振有词的宣讲者,而是实干家。产品研发端千余个模块,他会跟团队一个个过。
每个月,卢志荣都会到Habit@栖息地北京的卢志荣设计中心,与沈亚楠头脑风暴,与创研团队一起工作,专注于空间的规划和利用,将功能、场景、智能与美学融汇衔接,一步步让造家之梦照进现实。
为中国人“造家”,不简单。我们问沈亚楠如何在最难的时候再度找到信心?
他说他经常这样鼓励儿子:“世界啊有时候就是个草台班子,想做,就认真去学。没有人是三头六臂,成功靠的都是刻苦。”
走出Habit@栖息地北京中心的时候我们更确认,家装,只不过是沈亚楠找到的入口,他要颠覆的,是现有住宅的方方面面。
设计大师卢志荣又要来北京了。我们期待能和他再次见面,回过头来听他聊聊栖息地和沈亚楠。可以想象,传统家装模式短期不会消失,传统房地产开发逻辑也还成立。唯独,以Habit@栖息地为代表的智能新住宅产品,将成为一个特别的存在。39.98万,套内大约90平方米,觉得贵吗?你会买它吗?等它整家下线了,我们再接着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赵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