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关于禁止通过手工补息高息揽储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的倡议》,使“息外之息”这一揽存现象引发市场关注。对此,专家分析认为,从短期看,规范手工补息造成虚增的、不规范的存贷款规模有所下降,引发金融数据短期调整,但从长期看,无论是对银行机构自身可持续稳健经营,还是对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都大有裨益。
据了解,手工补息本是银行用于勘误的工具,但为争夺更多优质客户,占据存款市场份额,基层银行机构绕开内部定价管理,将手工补息异化为高息揽储的手段,用来给大企业客户违规补贴额外的存款利息,导致大客户存款利率“明降暗升”,这既带来不良竞争,也弱化了调降银行存款利率的效果。
“规范手工补息行为,是监管部门对当前金融机构盲目扩张规模、非理性竞争经营模式和思维惯性的纠偏。”专家表示,《倡议》发布后,银行不仅整改了违规存款产品和违规利息支付行为,还解约或规范了私下签署的“抽屉协议”,完善了手工补息业务管理办法,确保存款产品从银行利率定价到利息支付全过程合规有序,从根本上抑制“高息揽存”,严肃规范存款非理性竞争行为。
同时,有助于缓解银行净息差收窄压力,增强支持实体经济能力。业内人士透露,违规手工补息除了在合同中直接进行约定的典型外,还包括以签约账户当季日均存款金额作为基数计算利息等情形。
例如,当活期存款签约账户日均余额达到或超过固定金额时,按照2.1%的利率支付利息,基本与定期存款利率水平相当;或依据账户余额设置不同层次存款利率,一旦当日账户余额超过约定金额,分层利率将突破存款利率自律上限。
此前,违规手工补息加点范围大约在10-100基点之间,违规补息金额占此类存款利息支出总金额的比例约70%。禁止违规手工补息后,银行存款付息率将有所降低,对公存款成本持续高企及存款定期化带来的银行负债端压力也会有所减小,同时,此前调降存款利率的政策成效也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增强银行在贷款端让利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此外,专家认为,规范手工补息后,银行存款产品利率定价将更加合理。未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如何在负债端增强客户粘性,拓宽低成本资金来源,动态调整负债期限结构等问题,将考验资产负债管理和利率定价能力。《倡议》将促使银行更加关注资产负债不同期限、利率的合理安排,完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合理确定不同期限FTP利差,进而合理确定存贷款利率,促进市场理性竞争和持续规范健康发展。
上述专家还提示,也要看到,当前手工补息违规行为得到规范后,有部分资金通过存入财务公司等非银机构,以同业资金方式,绕道进入银行体系获取高息,进行空转套利,抬高银行负债成本,有关部门也可能在后续进一步规范,市场需警惕相应风险。
编辑/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