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有群众落水!”的警报声,几辆冲锋舟在水面上快速前行实施救援,与此同时,悬挂着救生圈的无人机第一时间起飞,向“落水群众”靠近……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6月15日,房山区在崇青水库举行2024年防洪排涝防御综合演练,以练代培,提高全区抗洪抢险实战能力,增强人民群众防灾避险意识,迎战更加严峻的防汛形势和艰巨任务。
本次演练共分为山洪灾害群众避险转移,水库、河道水利设施联合调度,下凹桥区应急排水,城乡供水应急保障与处置,河道堤防应急抢险,洪涝灾害应急救援六个科目。
其中,在模拟房山区遭遇持续强降雨,群众经避险转移后,避险点位还提前预备了泡面、饮用水等诸多物资。在河道提防应急抢险科目中,巡查小组演示了用手持探杆,分别对背水坡、迎水坡、堤顶、堤脚进行拉网式巡查的过程。在洪涝灾害应急救援科目中,更是模拟房山区某村庄发生失联,区消防救援支队“前突小分队”抵达后,通过无人机、抛投器、水上机器人等方式,利用绳索系统打通生命通道。同时,在模拟实际救援过程中,救援队员利用绳索系统先将应急物资、应急药品等运送至对岸,同时指导被困人员穿好着装,将被困群众疏散至安全地带,移交医务人员急救处置。
“今年我们共修订了包括河道、水库、闸坝、山洪灾害等共39本防汛应急预案,并组织了全区灾害防御的整体培训。在综合演练方面,除了这次,我们还开展了13次。”北京市房山区水务局副局长李波告诉北青报记者,今年,房山区创新提出了“政府+社会”的抢险队伍构建模式,除了区里本身的抢险队伍,区内企业还组建了20支社会抢险力量,纳入到整个抢险体系中。“目前我们的抢险队伍共有700人,当有不同险情出现时,由我们进行统一调度。”
“强降雨前,水务部门会提示山区乡镇做好用水储备,在遇到灾害时,一旦出现断水现象,可以有时间等待供水车送水。”李波同时告诉北青报记者,在房山区的不少点位均安装了净水设备,可以提供安全水供群众饮用,与此同时做好水质检测工作,保证山区群众的饮水安全。
此次演练采取实地演练、依案施演、多科目推进等方式,全面检验了房山区在防汛抢险救援方面统筹调度、相互协作、应急救援的能力,达到了演练预期目的,有效展示了全区应急抢险救援队伍的精神风貌和协同作战能力。演练结合了去年房山区应对“23·7”极端强降雨灾害应对过程中总结的宝贵经验,继续坚持“六个提前”务实举措,大大提高了防汛抢险队伍的防汛意识,同时验证了各抢险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实用性,指挥决策的准确性、规范性,抢险调度的科学性、灵活性,切实提高防汛抢险能力。
一年来,房山区上下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工作目标,加强气象风险分析研判,全面复盘“23·7”极端强降雨灾害的应对做法,绷紧安全防范这根弦,扎实做好各类安全隐患排查整改。自2023年海河流域发生“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后,奋发有为,按“原址、原貌、原标准”的原则,汛前完成了22个水利设施水毁修复项目,全面达到灾前水平并有所提高,为今年全区安全度汛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房山区将以此次演练为契机,继续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应急预案、提高救援效率,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叶婉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魏彤
编辑/叶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