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龙、玉猪龙……这个展览“含龙量”好高!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4-29 23:46

今天(29日),中国8000年龙文化精品文物展在中国考古博物馆开展。红山文化的“C”形黄玉龙、玉猪龙,良渚文化的龙首玉镯,商周时期的龙纹石磬、青铜器,以及最新出土的内蒙古赤峰彩陶坡遗址蚌壳龙等112件珍贵文物集体亮相,展出的各类龙文物均系考古调查、征集或发掘出土。该展览是目前年代序列最完整,种类最具代表性的龙文化展览。展览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龙出东方

《易经·乾卦》提到“见龙在田、飞龙在天”等卦辞。《陋室铭》有“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说文解字·龙部》解释:“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历史文献中的龙神秘莫测,让人难辨其形;而考古发掘出土的众多龙形文物,构建出中国8000年龙文化的悠久历史。

从史前到历史时期,中国龙文化的起源、形成和发展走过了多元一体的路径,随着龙文化的内涵日渐明确,龙的形象日渐统一,龙成为中华民族的图腾。从考古发现看,新石器时代中国龙的形象与龙崇拜是多点起源。

龙形象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各种动物,其中,以熊、野猪、鳄、蛇、鹿、虎、马和鹰为主。

二是动物胚胎,象征生命流转、物阜民康、子孙繁盛。

三是自然现象,包括风云闪电、彩虹、星象等,其中星象最为重要。

第二部分:龙行天下

夏商周时期,中国早期文明从“多元”凝聚为“一体”,特征统一的龙形象大量出现在高规格、高等级的墓葬中和器物上。龙的形象融入了鹿角、虎头和乌爪,强调了蛇身,使得龙“潜渊”和“登天”的意义更加明确。甲骨文和金文中的“龙”字和龙的形象达成一致。

春秋时期,吸纳中原文化的牧业人群对龙的形象进行了创新并传播到更为广大的地区。战国时期,龙为东方之象,正式位列四象,即苍龙、白虎、朱雀和玄武,四象的理念在东亚地区广受重视。

第三部分:龙泽四海

秦汉时代,中央集权的郡县制促成了大一统王朝的成熟。龙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基因,其形象和内涵也随之演变,经唐宋渐渐成为天子的象征;至元明清,皇权与龙的融合达到巅峰;龙的多维文化渐趋丰满。汉代时四象明确,宋代时龙形定样,元代时龙爪分级,明代时龙生九子,清代时黄龙为旗,龙最终成为中华文明的代表性符号,中国龙的形象和精神更加广泛地在世界传播,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文/记者 田云华 李仲博

编辑/朱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