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书市今日开幕 阎晶明、姜昆、阎崇年等文化名家分享阅读故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9 18:34

“我们都是追梦人,千山万水奔向天地跑道,你追我赶风起云涌春潮,海阔天空敞开温暖怀抱”。4月19日上午,在温暖的童声合唱《我们都是追梦人》中,2024年北京书市在朝阳公园启幕。

阎晶明:最好的读书状态是把职业读书和嗜好读书融合起来

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在开幕式上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故事,他引用鲁迅在1927年的一次关于读书的演讲里的观点,读书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职业图书,就是为了升学考试、工作晋升、学术研究而读书;一种是纯属嗜好的读书,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读自己喜欢读的书。“那么我们最好的一个读书状态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就是把职业读书和嗜好读书很好地融合起来,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阎晶明说道。

启动仪式上,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滕欢、于浩深情诵读《诗词里的北京》,在字里行间生动诠释诗词之美、北京之美、文化之美。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与到场嘉宾共同完成“书香京城 悦读春天”主题拼图,为书市揭幕。之后他在展场参观了幽默书店,并在主活动区做了《姜昆自述》新书签售会。

本届书市展期自4月19日至4月29日,共11天。书市将在主分展场集中展示展销精品出版物和文化产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阅读活动,倾力打造一场独具北京书香特色和人文魅力的全民阅读盛会。

北京出版集团:200多种“大家小书”系列集体亮相书市展位

采访中,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北京出版集团展位以8张书台、20组书架集中惠民展销涵盖主题出版、人文社科、文史古籍、教育、少儿、科学普及、美术摄影、大众生活等众多品类的优质图书、期刊和文创产品2000余种,尤其是陈列了刚刚入选2023年度“京华好书”的“北京文化书系”及茅奖作品《宝水》等。

据北京出版集团展位工作人员介绍,书市期间,该集团还推出了《现代化的中国选择》《大家小书(精选本)》《我的名字叫啊吨》等重磅新品。“我们将‘大家小书’系列200多个品种图书全带到书市上来了,这是我们的拳头产品。读者平时在网上很难一次性看到这么多品种,可以来书市现场查漏补缺。”这名工作人员说道,尤其是《大家小书(精选本)》,有周汝昌的《红楼小讲》、么书仪的《元曲十题》、启功的《金石书画漫谈》等十种,装帧设计、内容编排都更精致,适合随身阅读。

开展首日,北京出版集团展位上“龙年钥匙扣”“十二生肖皮影摆件”等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设计开发的“龙”主题文创引人瞩目。作为本届书市指定集章打卡点之一,北京出版集团展位盖章互动体验区格外热闹,众多读者在摊位前盖下充满京味书香特色的“京版”印章,打卡留念。

阎崇年:首届全国古旧书展销年会开辟了旧书新知新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北京书市设置的首届“全国古旧书展销年会”在当天上午启动。赵珩、马建农、杨多杰等文化学者共同向本届年会捐赠个人著述和私人藏书,与读者分享换书乐趣。

90岁的清史学家阎崇年也出席了本届年会,他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称,这次能在书市上举办首届中国古旧书展销年会,开辟了旧书新知的新场景。他在年会上看到的古籍大多是清代的,一些珍本善本由于不易在露天里保存,所以没有摆在展位上。但即便是这样,也给读者提供了一个近距离认识古籍的机会。

“我国现有古籍大约5000万册,这是世界文明的一个奇迹。对此要做好古籍文化的海内外传播。同时要让青少年懂古籍,因为这是我们的传家宝,民族瑰宝。”阎崇年说道。

对于古旧书在当下全民阅读时代的流通意义,阎崇年认为,古旧书流通就像水一样,不能是一潭死水,而要变成活水。“这本书今天在我手里,我看了后,过一段时间流通到你手里,你再流通到别人手里。书就是在这样的相互传阅中流通的,我希望这样的流通能够一代代传下去。”他还表示,就像西汉司马迁写的《史记》,如果不流通,那么后世子孙就看不到。古籍只有流通了,才能使我们历史的长河不停地流下去。

书虫故事:古籍修复师花2万多元买下120多本旧书

当天上午,北青报记者在首届全国古旧书展销年会现场看到,古籍修复师孙艳从天津市古籍书店展位挑选了《澄怀阁杂抄》《鸭江行部志考释》《百馀集》等20多本古旧书籍,加上昨天她在展会现场购买的2大箱近100本古籍,总共花了2万多元钱。她认为,古籍不是简单用价格多少来衡量的,因为它是不能再生的。

“我是在文旅部备了案的古籍修复非遗传承教师,我丈夫则从事古籍补抄,这个从业人员比古籍修复师还要少。古籍在流传过程中书页难免会缺失,我丈夫就把这缺失的部分补抄完成,这就对他的古体书法艺术要求比较高,所以他经常会购买一些书法碑帖来临摹。”孙艳向记者如此介绍着身旁的丈夫。

夫妇俩虽然分工不同,但是都喜欢逛古旧书市,所购买的古籍侧重点也不一样,孙艳更喜欢选购一些文史古籍。就这样经年累月地购书,到目前家里有两个书房,藏书3万册,其中有一半是书法碑帖类。

如同藏宝库一样的阅读环境也在深深影响着孩子,孙艳称,女儿在上初中时就在读《三国演义》清代木刻版线装书,这个版本内容没有删节。学校里开班会的时候,女儿将这版线装书拿去课堂上给同学们做介绍,取得了与众不同的效果,被老师作为范本向全校推广。“我们从来没有对她进行过阅读培训,完全是家里面的阅读环境启发了她。”

谈及这次逛首届全国古旧书展销年会的体验,孙艳表示这届年会层次很高,尤其是孔夫子网还为读者准备了民俗展,这在别的古旧书市上是很难看到的,可以说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另外,来自山东、天津、西安等外省市的古旧书店更加丰富了本届年会的古籍品类。

在她看来,读者平时上图书馆是很难摸到古籍的,本届展会为读者提供了更近距离接触古籍的机会。“现在物质生活丰裕了,大家缺的不是钱,而是狩猎知识的一个兴趣。通过购买旧书获取新知,也为古籍找到新家,让知识流通起来,这样更能体现旧书的意义。”孙艳坦言。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娜
编辑/崔巍

相关阅读
潘家园古旧书春季博览会开幕 珍稀古籍善本亮相潘家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3
2024年北京书市落幕 11天展期接待读者客流33万人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9
视点|2024北京书市今日开幕 首次设置古旧书展销年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9
北京书市明日开幕 首届全国古旧书展销年会展出70余种版本四大名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8
视点 | 2024年北京春季书市明日将于北京朝阳公园举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