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熊猫4》8年后回归,点映口碑为啥不乐观
扬子晚报 2024-03-20 21:45

这个周末,时隔8年,熊猫阿宝回归,梦工厂动画出品的《功夫熊猫4》即将上映。上周末,该片进行了点映,不过记者注意到观众口碑似乎不乐观,普遍认为故事老套,甚至低幼。

综合来看,系列前三部之所以能在中国大斩票房,是因为其对东方文化的巧妙挖掘和运用。然而,在该系列断档的这8年里,中国电影深耕中国传统文化,《哪吒之魔童降世》《新神榜》系列、《白蛇》《青蛇》系列,以及《长安三万里》等接连上映,都是拥有文化自信,展现文化自觉的诚意之作。如今《功夫熊猫4》再也无法带来这方面的惊艳感了,如果故事再不扎实,那就很难引发共鸣。

深植东方文化,系列前作带来过很强新鲜感

还记得《功夫熊猫》2008年横空出世,将中国国宝熊猫推向世界舞台,影片中几位配角鹤、螳螂、虎、猴、蛇暗含深意,不仅是中国特色动物,也代表了中国武术中的五种著名风格。

同时,影片不仅想象力丰富,而且深植于东方文化,唤起了中国观众对于中国古典美学的记忆。武当山般的宏伟建筑和如水墨画般的山水美景,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视觉上的震撼,更是情感上的触动,仿佛置身于一幅动人心魄的传统中国画中。

《功夫熊猫》在当年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影响力,最终该片以1.86亿的惊人成绩,成为中国内地历史上首部破亿的动画电影,还被提名了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第66届金球奖的“最佳动画长片”。

《功夫熊猫2》于2011年上映,中国元素运用得更为精妙,其中的皮影戏和剪纸艺术,不仅让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得以在现代媒介中重焕生机,也使全球观众得以近距离感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该片继续呈现出惊人的票房号召力,一举斩获6.12亿票房,刷新了中国内地动画电影新纪录,并被提名第8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

到了2016年,《功夫熊猫3》在临近春节档的档期上映,依然继续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视觉效果上发力,不仅丰富呈现了中国古代服饰,还有象形拳、八卦图等巧妙融入。

影片斩获10.01亿票房,勉强战胜国产“黑马”《大圣归来》,再度打破内地动画票房纪录,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内地迎来了动画电影“10亿+时代”。

由此可见,《功夫熊猫》前三部都在不断挖掘和呈现中国文化的瑰宝,而且都以打破内地动画票房纪录的身份而存在,吃到了十足的红利。

系列口碑呈下滑态势,《功夫熊猫4》点映也不乐观

在系列前三部中,观众跟随可爱的熊猫勇士“阿宝”,经历了从一个梦想成为武术大师的普通熊猫,到成长为全谷最尊敬的神龙大侠的旅程,这一系列冒险展示了阿宝的勇敢与成长,是最容易引起普遍共鸣的小人物逆袭成长史,有着很好的鼓舞人心的作用。

不过,从口碑上看,《功夫熊猫》系列的豆瓣评分呈逐渐下滑态势,首部8.2分,第二部8.1分,第三部7.8分。

到了2024年,《功夫熊猫4》时隔8年才上映,也让这一广受欢迎的IP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据悉,《功夫熊猫4》讲述的是已成为“神龙大侠”的熊猫阿宝为了维护和平,与狐狸小真一起前往大都市刺柏城对抗变色龙“魅影妖后”的故事。

上周末点映过后,有网友发文表示,《功夫熊猫4》没有故事,不写人物,就是一场套路化的冒险,加上各种流水线的杂耍动作设计,中间阿宝穿插几句感悟名言,人物几乎不存在性格塑造,就剩下闹腾,没有趣味,没有回味,就是梦工厂同质化的批量复制。

有网友具体指出,第四部尝试通过“传承”主题探索阿宝从英雄到导师的成长转变,本应为角色发展增添丰富的内涵,但这样的变化轨迹被大幅简化,仅仅是浅层次互动,缺乏深入挖掘,人物刻画得过于简单,观众难以感受到他作为导师的角色转变,以及所面临的困难与努力。

总的来说,《功夫熊猫4》已经从当年的诚意之作变成了流水线作品——公式化的故事,无趣的主角,没新意的配角,符号化的反派,这些元素放在一起,凑出了一部无聊的《功夫熊猫4》。更有观众直指其一样拥有好莱坞通病,反派刻画很潦草,是降智一般的存在,“我低头回个消息的工夫,反派就被干掉了”。

更有影迷认为,如今的中国电影市场早已时过境迁,近年来,进口片和IP电影双重失落,大多后续乏力,如《变形金刚》系列、《速度与激情》系列等等,完全不复当年之勇,《功夫熊猫4》在中国市场的号召力可能就剩最后那一点情怀了。

【多说一句】 “璞玉”虽好仍需精细打磨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为了票房和市场,好莱坞电影喜欢添加中国元素,或者在动作设计上致敬中国功夫,如《小黄人大眼萌2》中,小黄人乱入唐人街,跟杨紫琼配音的功夫大师学起了中国武术。又或者将中国元素植入到西方故事里有猎奇之效,在《神奇动物》系列惊现驺吾、麒麟等《山海经》元素,在《博物馆奇妙夜3》出现了古老的九头妖兽“相柳”和佛教神鸟“金翅大鹏”,《阿凡达》中张家界的“三千奇峰,八百秀水”幻化成了潘多拉星球如梦似幻壮丽景观,《碟中谍3》《007:大破天幕杀机》等都曾在上海及周边取景,等等。

如果说以上作品中的中国元素是点缀,那么《功夫熊猫》前三部则是中国文化为西方电影所用并取得好成绩好口碑的经典案例,中国传统文化在片中都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和展现。彼时电影界就有声音说,“我们有‘功夫’、有‘熊猫’,但是没有‘功夫熊猫’。迪士尼拍了,全世界都知道了。”

打开《功夫熊猫》系列的网络评价会看到,“喜欢蠢萌又积极乐天的阿宝,一直以为是中国团队制作的,没想到是外国团队。什么时候中国能自己制作出这样的片子,把自己的文化输出去”“希望我们的文化由我们自己传承和发扬”……高赞短评里一片怅然、惋惜和反思。

如今距离《功夫熊猫3》上映已过去8年,在这8年里,中国电影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中国观众的审美水平在不断提高,需求和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基于传统文化题材的国产动画电影更是不断崛起,屡屡创造票房奇迹,并且后续还有大量相关作品在开发。

江苏省社科院文学所副研究员赵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功夫熊猫》系列取得不俗成绩,也激励着中国影人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挖掘和深耕,这几年,取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影视作品如雨后春笋一般,《哪吒之魔童降世》《新神榜》《白蛇》《青蛇》系列,《中国奇谭》故事集、《长安三万里》等相继爆火出圈,展现传统文化的同时,又有当下性,激发文化自信的同时也引发普遍共鸣。

赵伟认为,这些都表明,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有如富矿,值得多方不断深挖、开采。当然,成功的文艺作品,不仅有赖原材料之富裕,同时也应该精心加工。换句话说,古代神话、民间故事、传说等好似文化再生产中的璞玉,质料不凡却也待精细打磨,今人创造性的工作或许也就更体现在这一环节。而延续时间长的IP系列,鉴于品牌效应等商业思考,容易陷入套路化、程式化的稳妥策略,使得故事的走向和人物设置做不到一定程度的“脑洞大开”,继而失去了创新,也就削弱了吸引力和生命力。说到底,以中国文化为内涵的影视开发越多,也将越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所谓多元共存推动共同进步。《功夫熊猫》系列以其独特的创作理念成功吸引了全球观众,中西元素的融合令人耳目一新,为动画电影开拓了新的题材与视野。我们有理由相信还有更多开拓空间,创造出更多动画经典。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编辑/弓立芳

相关阅读
专家解读《国色芳华》中式美学:爱梳高髻喜簪花,眉间翠钿深加入现代审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14
文创雪糕卷出清凉,吃文化拼新创意
扬子晚报 2024-07-24
西泠印社名誉社长、中国第一个高等书法篆刻专业的创建者刘江仙逝,享年99岁
扬子晚报 2024-06-10
《新闻女王2》导演公开选角,向佐、李昊、黄龄等在线“求职”
扬子晚报 2024-05-12
2024清明奇妙游,中华战舞跳起来
扬子晚报 2024-04-03
3月剧集扎堆,高颜值CP看不过来了
扬子晚报 2024-03-10
“每个竖屏都仿佛是一扇窗”,《烟火人间》导演来宁畅谈创作初衷
扬子晚报 2024-01-28
范志毅上来就是一脚,《繁花》还有多少彩蛋
扬子晚报 2024-01-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