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还在使用现金?基本公共服务现金支付难题如何解决?……针对现金排斥问题,12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拒收人民币现金专项整治工作媒体吹风会,对拒收现金整治情况进行了通报,并对老百姓关切的问题进行了回应。
移动支付迅速发展,极大方便了消费者和商家,降低了交易成本,但拒收现金现象层出不穷。对此,央行三令五申禁止拒收现金,也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行政处罚法》对部分商家违规行为予以处罚。今年10月起,央行组织开展为期半年的拒收现金专项整治工作。
专项整治重要一步是,组织商业银行开展拒收现金全面摸排工作。截至2023年12月24日,累计摸排经营主体141.1万家,为精准治理提供了决策依据。据悉,商业银行与经营主体签订“不拒收现金承诺书”75.1万份,引导商家张贴支持现金支付标识39.7万个,向商家发放“零钱包”18.2万个。
当商业银行多措并举推进经营主体支持现金支付,既能引导经营主体规范交易,也有利于降低其现金使用成本,能为现金流通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11月末,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11.02万亿元(占M2的比重为3.8%),继续保持上升势头,同比增长10.5%。这说明相关举措在产生积极作用,值得肯定。
而且,通过抽样调查确认“谁在使用现金”。表面看如今各种消费场景中,几乎所有人都在使用手机支付。但越往小城市和农村走,会发现使用现金的人越多。抽样调查显示,老年人中经常用现的人数占比超过75%。其中县域老年人经常用现人数占比为80.4%,城市地区老年人经常用现人数占比为67.6%。
这个调查结果为拒收现金专项整治工作提供了“标靶”。也就是说,由于拒收现金影响最大的人群是县域老人,这既要求县域的商业银行为经营主体使用现金结算提供更多服务,也要求县域各种经营主体将支持现金交易作为“标配”,还要求县域有关部门对拒收现金行为加大查处力度,以维护老人权益。
现在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即负责查处拒收现金这一违规行为的处罚机关是央行派出机构,但根据最新的机构改革方案,不再保留中国人民银行县(市)支行,相关职能上收至中国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一旦县域老人遭遇拒收现金,而县域又没有央行支行,谁来就近履行央行的监管和处罚职责呢?
从相关报道来看,老年人群在消费中最容易遭遇拒收现金。一方面,是相当多的老年人至今仍没有迈过“数字鸿沟”,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和支付软件。另一方面,公园等公共场所和商业场所为节省财务成本均采用移动支付,给老人造成不便。所以,无论县域还是城市地区,都要将现金交易纳入适老工程。
在移动支付具有便利化、安全化、节约化等诸多优点且不可阻挡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经营主体选择新型结算方式完全可以理解,但不能为了节省成本就拒收现金,因为国情不允许,法律也不答应。对经营主体而言,至少要意识到两个问题:一是拒收现金会失去老年顾客,二是面临因违法被处罚的风险。
针对现金排斥问题,只有央行大力整治,才有望减少违规现象。从此次专项整治情况看,全面摸排与抽样调查已经传递出不少积极信号。希望在后续治理行动中将“县域老人”等群体的用现权益作为重点保障目标,进一步保障他们的“用现权益”。
文/海凝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