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优化营商环境6.0版改革任务完成进度已达92.6%;大力推进“一件事”集成办事场景建设,已上线50个办事场景;推出50个类别、165项京津冀资质资格互认清单,234个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11月22日,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召开,受市政府委托,北京市发改委书面提交了《关于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本市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阶段性“交作业”。
行政审批跨部门集成办理
40个行业场景月底落地
对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本市注重加强顶层设计,系统推进改革。在完成前5版改革的基础上,今年印发《北京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即本市6.0版改革,压茬推出237项改革任务。《报告》介绍,目前,6.0版改革任务完成进度已达92.6%。
本市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带动营商环境整体优化。印发推广“一业一证”改革实施方案,围绕企业实际需求, 在全市餐饮店、超市/便利店等40个行业推行行政审批跨部门集成办理。目前,已上线菜店、咖啡厅等30个行业场景,11月底将实现40个行业场景全部落地。
上线50个“一件事”集成办场景
大型营业性演出审批缩至6个工作日
本市优化营商环境注重“便企”。本市重点推进大型营业性演出审批改革,纳入综合窗口一体化受理,将35个工作日减少至6个工作日、压缩82.9%,审批材料由38件减少至22件、精简42.1%。同时,政务服务数字化程度不断提升。加大电子证照应用力度,实现了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簿、身份证等138类电子证照的亮证应用。
优化营商环境同样注重“便民”。《报告》介绍,本市大力推进“一件事”集成办事场景建设,推出了第二批“一件事”集成办事场景,并对新生儿出生、军人退役等“一件事”集成改革进行深化。目前已上线市场准入、投资建设、退出市场等市场领域和出生、入学、就业、婚育、养老、身后等民生领域共50个办事场景。
推出165项京津冀政务服务互认清单
234个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本市还注重把优化营商环境与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紧密结合。《报告》提到,本市推进京津冀企业开办、变更、注销政策一致、流程统一,通州区与北三县实现营业执照异地“办、发、领”;同时,推动监管执法高效协作。联合开展药品、医疗器械等领域检查,推进监管标准统一、结果互认。京津冀公安联合推动115项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职权统一;此外,推动政务服务“同事同标”。推出50个类别、165项京津冀资质资格互认清单,234个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200余项“京津冀+雄安”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移动办” ,建立“京津冀+雄安”12345热线合作机制。
在此基础上,《报告》提出,本市将下大气力优化区域营商环境,创新京津冀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政策体系,重点围绕政务服务、创新创业、产业生态,推动更多事项“跨省通办”,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将实施人才服务品质创优行动
建设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报告》列举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部分政策找不着、部分数据较难打通等。对此,本市将实施政策环境规范提升行动。着力解决政策找不着、看不懂、用不上等企业群众反映突出问题,围绕政策制定、实施、兑现全环节完善机制,建设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报告》还明确,本市将实施人才服务品质创优行动。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以科技人才、青年人才、国际人才为重点,全面构建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服务保障制度体系,鼓励各区“一区一策”完善配套政策,打造最具国际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
本市还将实施数字政务提质增效行动。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政务服务”,持续优化“京通”服务体验,实现从网上可办向“全程网办”、好办易办转变,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满足企业和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