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扫一辆共享单车解决通勤“最后一公里”,周末在金色秋景中徐徐骑行享受城市“慢”生活……随着骑行环境越来越好,行业监管措施持续完善,北京共享单车行业进入规范有序发展的新阶段,骑行量逐年增长,截至11月17日24时,突破10亿人次,创历史新高。那么,今年共享单车行业监管出台了哪些新政策?共享单车停车专项治理“百日行动”取得了什么成效?新车又有哪些技术升级?东四十条站封站改造之后,共享单车保障方面会进行怎样的调整?
“交通大家谈”第335期节目,邀请了北京市交通委员会静态交通管理处副处长、二级调研员赵寒露,美团单车北京政府事务总监郝先率,滴滴青桔单车政府事务部总监殷骁潇,哈啰单车北京品牌负责人王帆做客直播间,来和大家一起聊聊共享单车骑行量破10亿背后的故事。
“百日行动”改善共享单车停放秩序
为大力整治共享单车停车秩序问题,持续净化城市道路空间,今年8月9日,市交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首都环境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启动共享单车停车专项治理“百日行动”。
“百日行动”期间,市交通委指导各区持续扩大电子围栏管理范围,目前中心城区轨道站点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电子围栏覆盖率达94.4%。运维人员和车辆配置方面,要求运营企业按照不低于车辆投放数量0.3%标准配备车辆运维人员,并细分调度岗、码放岗和引导岗;使用高精度定位技术的车辆数提升至34.49万辆,进一步提高停车入位的准确率。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静态交通管理处副处长、二级调研员赵寒露介绍,“百日行动”以来,共享单车的停放秩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今年8、9、10月日均骑行量为385.22万人次,订单投诉率环比分别下降了21.9%和12.3%。尤其是9月共享单车骑行量环比8月增长3.84%,但投诉量环比8月下降23.9%,创造了“骑行量升高但投诉量下降”的良好局面。
全市施划3.4万处共享单车停放区
在优化停放设施供给方面,市交通委指导各区按照新出台的《城市道路空间非机动车停车设施设置规范》地方标准,持续加大停放区施划。目前,全市已施划停放区3.4万处,可容纳车辆数74.41万辆,较今年年初增加了6000处。
因人流量大,轨道站点周边一直是共享单车停放秩序治理的难点。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北京市交通委员会静态交通管理处副处长、二级调研员赵寒露介绍,按照站点分级、车辆分类的思路,实行一站一策,开展轨道站点周边非机动车停放秩序治理,通过科技赋能,创新监管手段,落实各方主体责任,引导私人非机动车与共享单车分类有序停放。
同时,哈啰单车北京品牌负责人王帆介绍,运营企业根据日常骑行数据收集,梳理用户用车、停放需求特点和各区域非机动车停车设施情况,与监管部门通力合作,优化车辆停放点位。
11月25日,地铁2号线东四十条站封站改造,市交通委将会同区管理部门指导运营企业根据进出站客流情况,加大地铁站周边运维人员投入,及时调运高峰期淤积车辆,确保道路通畅、站外秩序良好。
此外,“百日行动”工作专班加大推进共享单车非法小广告整治工作力度。美团单车北京政府事务总监郝先率介绍,“百日行动”以来,美团单车通过投入专项资金、引入内部竞赛机制,以全员清理、定点清理、付费清理的方式,平均每天清理3.5万辆单车的车身小广告,累计清理小广告总量约980万张、重量约8.6吨,车身整洁度明显提升。
加强重要时期客流聚集地运力保障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城市交通出行量骤增,对于天安门广场这一骑行热点区域,市交通委会同属地管理部门组织运营企业提前进行踏勘,预判可能淤积的点位14处,提前预设20余处共享单车“中转站”,在天安门地区交通管制卡口布设厢式货车和专职引导人员,国庆当天在广场附近投入运维人员300余人,开展“无差别”清理调运,实现了“快清快处”,天安门地区假期日均调运共享单车1.93万辆次、码放共享单车0.71万辆次。
今年“一带一路”等重大活动期间,市交通委指导各区重点针对“七站两场”、轨道交通站、公交场站、景点景区等客流聚集地和天安门地区等重点保障区域,组织运营企业加大保障力量投入,日均投入运维人员2690人、运维车辆1631辆;要求运营企业加密巡逻频次,做好车辆清理、调度码放和秩序维护,日均调运共享单车20.43万辆次、码放共享单车9.2万辆次。此外,市、区两级管理部门加强现场检查力度,采取抽查、暗查等方式累计开展督导检查300余次,创新实施企业视频轮值机制,发现车辆淤积、乱停乱放等问题均责令整改到位。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