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天然气实现产业化:同济大学团队有望助力上海打造“航运绿色燃料基地”
解放日报 2023-09-05 07:31

你听说过生物天然气吗?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委发布的《关于促进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生物天然气具备一定规模,形成绿色低碳清洁可再生燃气新兴产业,生物天然气年产量超过100亿立方米。”

面向这一国家目标,同济大学生物质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朱洪光带领团队,实现了生物天然气大规模工业化制备的技术突破。朱洪光和上海碳中和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尹邦奇认为,生物天然气工厂可助力上海打造“航运绿色燃料基地”,有望成为国际航运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的新亮点。

生物天然气是以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餐厨垃圾、农副产品加工废水等各类城乡有机废弃物为原料,经厌氧发酵和净化提纯产生的绿色、低碳、可再生的天然气。

“我们以前把生物天然气叫作沼气。”尹邦奇说,“沼气制备早就有了,联合国也推广过,但一直没有实现大规模产业化。”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难题:一是制备生物天然气的原料很分散,能源密度低,导致收集和运输困难;二是沼气具有潮汐性缺点,冬天无法在自然条件下发酵,给产业化带来了障碍。

在上海市科委、市农委的支持下,朱洪光带领团队开展技术创新试点工程,实现了一系列突破。

在多源有机废弃物混合高产发酵技术方面,科研团队培育出新的工程菌种,发明了高产生物天然气的生物催化剂,并通过流体力学、传热学、微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为制造大型厌氧发酵罐奠定了理论基础。针对冬天无法发酵这一难点,团队利用土壤深层地热,在能耗很低的条件下将发酵温度控制在35℃—38℃,即使在严冬也能实现生物天然气的高效高得率生产。

在绿色全复合营养有机肥精制技术方面,科研团队采用初级固液分离粗加工、功能性肥料深加工两个步骤,将制备生物天然气产生的沼渣转化为固体有机肥原料,再通过营养元素复配强化,形成精制复合有机肥。它们可取代化肥,用于作物施肥或增加土壤有机质。

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而言,生物天然气有望成为新亮点。据了解,林海生态公司在与国内外两家世界500强企业洽谈合作——以生物天然气为原料制备绿色甲醇,用作远洋船舶的“零碳”燃料。“绿色甲醇作为燃料也是有温室气体排放的,但没有温室效应。”朱洪光解释,“因为制备绿色甲醇的绿色甲烷、绿色二氧化碳都来自生物天然气,是碳中性原料,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可循环使用。”

文/俞陶然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美石油巨头布局天然气发电为AI供能
环球时报 2024-12-17
百事公司与中石化新星签下进博会首张“绿色订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05
粪污、秸秆如何变废为宝?记者探访成都大邑一家农业废弃物处理中心
华西都市报 2024-11-01
山东破题循环经济 探路“变废为宝”新赛道
中国新闻网 2024-10-31
一座“空中菜园”的“双碳”之路
工人日报 2024-04-16
开工!上海将建全球规模最大的湿垃圾深度资源化利用基地
澎湃新闻 2022-12-11
国内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投产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9-27
化工类股集体大涨:欧洲天然气供给短缺或将影响化工品供应
证券时报 2022-09-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