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题“居家养老”服务新格局 青岛做了这些努力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6-17 15:37

过去北京、上海等地曾提出“9064”和“9073”养老服务格局,即90%的老人居家养老,6%或者7%在社区养老,4%或者3%的老人选择入住机构。但是最近北京、青岛等地民政部门最新调查结果显示,这一养老服务格局已经改变,99%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只有不到1%的老人选择机构养老,并且失能失智老年人中八成到九成也选择居家养老,那么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问题就成了养老工作的主要矛盾,老人们为何青睐居家养老,居家失能老人的需求又如何满足?来看记者在山东青岛的一线调研。

80%失能老人居家养老

在山东青岛,82岁的王宝英老人自5年前老伴去世后就一个人生活,近几年因为患有眼部疾病,导致视力越来越差,不仅买菜做饭困难,因为看不清煤气灶,现在连烧水都成了难题。

青岛市民王宝英:听见响了,热乎了,就说明火打开了。看不见,我过去用手试试是不是热的,结果把我手烫了好几个泡。有时候过来看看,把锅盖掀开看看是不是开了,要看好几遍。我炒菜都得要把头拱到里边去,要不然我看不见,所以孩子就不让我动火做饭了。

王宝英老人告诉记者,因为子女住得远,一个人做饭越来越困难,她就每天中午从社区食堂订餐,早饭和晚饭凑合着解决,虽然一个人生活有很多不便,但是只要还能坚持,她还是想居家养老。

青岛市民王宝英:早上我热袋奶,晚上剩了以后看还剩下多少,熬一点稀饭凑合着吃点。还是喜欢在家比较好一些,我自己在家了,我要写我就写,我也不愿意去养老院,但是也没办法,到实在眼睛看不清楚非去不行时,我就得去了。

96岁的孙维华老人每天坚持看书、上网,偶尔还炒股,近几年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伴病情越来越严重,他每天照顾老伴吃药,陪老伴聊天,两人相依为命,提到入住养老院,他最担心的是到了养老院以后夫妻俩就得分开。

青岛市民孙维华:不愿意到养老院,到养老院怎么呢?我两个就要分开了。在家庭养老,一个家里经常能见面、能互相照顾,她要吃什么药我就知道给她分什么药。到养老院的话那就不好办了。

87岁的祝荣老人和老伴也选择居家养老,虽然自己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基础病,老伴也需要依靠助行器才能行走,但是如果去住养老院,他们舍不得离开子女和几个孙辈。

青岛市民祝荣:在家里随便一些。你看照片那三个小孩,他们来家叫爷爷奶奶,尽量地给他们买点好吃的,这是亲情。孩子总有调皮的时候,你要是到了敬老院里去,你去乱跑影响人家也不合适。

老人告诉记者,对养老院收费和服务质量的担忧,也是他们暂时选择居家养老的理由。

青岛市民丁述基:上养老院,像咱两个都住进去,我一个人就得6000。再一个有些私人的养老院,我从网上看了虐待老人的也有,咱也不敢去。

青岛市民政局局长车景华:青岛市全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了238万,其中失能失智的有10万人。这10万名失能失职老人中,我们统计有20%进入了专业的养老机构,那么剩余80%受家庭观念、交通成本以及消费能力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选择居家养老。居家养老仍然是青岛市老年人养老的最主要的方式。

家庭养老床位让居家失能老人得到专业照护

面对这种养老格局的变化,作为我国第一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自2020年以来,青岛市也调整养老服务业发展思路,不再追求养老机构床位的数量,而是着力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设施、队伍、监管体系建设。针对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生活照护和医疗服务双重需求,试点推出“家庭养老床位”。

青岛市民政局局长车景华:家庭养老床位,它不仅仅是一张床,不是说老人家里某一张床就叫家庭养老床位,它实际上是一整套的专业化的养老服务,比如说洗澡、理发、吃饭这一系列的专业化的养老服务。老人在家里一个电话,专业的养老机构就可以上门,为老人提供这些专业化的服务。

评估人员:你现在看我是什么样的?

青岛市民 王宝英:我看你光看到一个轮廓,你的鼻子眼睛我都分不出来。

评估人员:您抬一下,我看看您的上肢。

青岛市民 王宝英:我这样抬我就很疼。

这是评估人员在对王宝英老人进行能力评估,通过综合评估老人的生活自理、基础运动等能力后,将老人的失能程度分为零到五级,根据失能等级享受养老服务优惠政策,王宝英老人被评为二级,可以签约家庭养老床位并享受65折优惠。

青岛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乔先华:我们政策规定在评估为被评估为2到5级的失能失智老年人和我们街道综合养老中心签约,成为护理型家庭养老床位的,可以享受价格的6.5折优惠。那么另外的3.5折部分,政府是以运营补贴的形式补给了我们民营企业。

在青岛,参照专业照护机构的服务内容,根据老人需求,将居家上门服务分解为六大类73项服务,服务内容还可以根据老人个性化的需求进行增减,54家专业的养老服务机构根据老人需求分配养老护理员、社工以及专业的医护人员上门为失能老人提供服务。

青岛市辽源路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张文文:比如说他今天需要餐饮,我们就选餐饮的需求,今天老人需要上门洗澡了,我们就选一个助浴的服务,需要理发了我们就上门理发,护理员随时上门,包括上门给老人换尿管、胃管等等都是可以的。

87岁的王宪君老人患有糖尿病、心脏病等多种疾病,他和老伴都被评定为三级失能,养老服务机构为他们配备了包括一名医生、一名护士、一名康复师和两个护理员的照护团队。

居家养老康复师孙蕊:我们一般就是一周来一次,因为咱们家老人他属于年龄比较大一些,血液循环不是那么好,通过按摩、康复治疗来促进他的血液循环。

居家养老护理员李桂华:每天购买这三个小时,说实话一上午给老人买菜做饭,收拾收拾,老人休息我们就走了,下午家属就回来了。

青岛市民王宪君:给我们理发,也可以给我们洗澡。老太太他们派那些女护理员来帮她洗澡。不出去基本能完成我这一整套的生活自理的所需要的服务。我出大院子门都很困难。

青岛市是我国长期照护保险的试点城市,当地民政和医保等部门合作,将失能老人享受的长期照护保险和家庭养老床位服务优惠政策整合在一起,王宪君老人和老伴每周享受三个小时的免费上门巡诊、送药、生命体征检测、康复等服务,此外两位老人还选择了每天三个小时的上门保洁、午餐加工、代购代办等家庭养老床位服务,这些服务可以享受6.5折优惠,这样算下来,老两口每个月需要负担1900多元。

青岛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乔先华:家庭养老床位和机构养老床位相比,它的需求和供给对接得更加精准,我的需求是什么样,你就给我供给什么样的服务,他花的费用比养老机构可以说节省了三分之二左右。那么在机构当中他要付床位费、餐饮费和护理费,那么在家庭当中至少床位费是不需要付的。

目前青岛市在138个街道(镇)各建成一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在全部的社区、村各建成一处社区养老服务站,这些养老服务设施全部免费交给专业的养老机构托管运营,形成了政府政策扶持下的市场化运营机制。截至目前,青岛市已经有2.4万老人享受了家庭养老床位服务,服务老年人100万人次,拉动老年人消费1个多亿,基本满足了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居家养老的需求。

青岛市民丁述基:原来愁老了怎么办,这一会儿解决了,一天三顿饭,有大夫陪着,再一个你要想洗澡有护士,拿3000块钱,那就便宜大了。上外头去理发得30多块,在这里大概不到10块钱。

青岛市民孙维华:家庭病床有了有什么好处?就不用上医院了。有个小病小灾家庭医生就给我治疗了,药就给我送到家里面来了,我两个人就不用住养老院了,家里养老就行了。经常看看书,看看报,一天就过去了。

家庭养老床位面临高成本人员短缺等发展瓶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家庭养老床位满足了部分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照护需求,但是我国养老行业存在的人员短缺等问题也制约着这项业务的发展,并且跟机构养老相比,家庭养老床位还存在人力成本高、运营风险高等问题。

青岛市某居家养老机构负责人孙海涛:在机构里面,我们一个护理员可以同时照看三个到四个老人。到了居家这里,我们可能会有两个到三个服务人员上门为一个老人进行服务,人员成本应该说是比养老机构要大很多。我们的工作人员在上门为老人服务的这个过程当中,交通风险我们是很担心的。

孙海涛介绍,作为青岛市第一批从事家庭养老床位的机构,负责居家养老服务的30多个专职工作人员大多是80后和90后,人员流动性大成为家庭养老床位进一步发展的难题。

青岛市某居家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张旭:首先社会地位方面家长的接受程度不高。说那爱心大姐干这活,你们年轻人也干这活。找对象你这小姑娘你说你是个干养老护理的,找对象不太好找。其次我们觉得收入方面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量。

青岛市民政局局长车景华:下一步我们会鼓励引导青岛的高校、职业院校开设养老服务专业,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协调财政等相关部门支持,出台政府购买商业保险这种方式,积极推进养老护理行业特殊工种岗位津贴制度,提高岗位的待遇,增强岗位的吸引力。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家庭养老床位由于有多项优惠政策,费用相对较低,老年人的消费需求也渐渐提升,目前城市地区家庭养老床位消费需求增长很快,一些服务机构已经实现从单纯依靠政府补贴到收支平衡的转变,但是在青岛市的一些农村地区,虽然失能老人对于上门医疗、护理等服务的需求很旺盛,但是由于购买力弱、人力、交通成本高等问题,家庭养老床位的运营目前还处于亏损状态。

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医生张海明:我们要到下一个村子,可能中间有3到5公里,甚至更多。交通相对来说不方便。在农村地区我们要服务老人的话,一天可能他们跑7到8个家庭已经是非常困难了。

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刘序田:亏损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服务成本是高的,另外就是农村的资源相对城市来讲比较少。目前我们是把医保和民政的政策整合在一起了。未来如果能把残联、红十字会等这样的一些有这种补贴政策的部门全部集合到一起,让我们的这种盈利能力能够有所提升,可以实现这种微利运营的话,农村养老服务的覆盖率可能会更高一些。

另外,家庭养老床位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失能老人居家养老的时间,但是专家也建议,对于重度失能失智或者24小时需要提供医疗辅助的老人,还是应该到养老机构享受更加专业的医疗和养老服务。

青岛市某养老机构负责人王亮:比如说长期卧床,有各种管道,而且病情又不是很稳定的老人,或者失智老人,比较躁动的老人就需要到机构进行照护。一呼叫马上就到了。你要在家里,医生护士过去是有一个过程的。比如有些心脏病、脑血管病可能就要耽误了。

文/记者 李玉梅 青岛台 山东台

编辑/王朝

相关阅读
覆盖1.8亿人 长护险如何破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难题?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0-27
覆盖1.8亿人 长护险如何破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难题?
央视新闻 2024-10-27
“老少共托”进社区 “朝夕相处”在这里实现了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0-21
川渝地区高温将持续至下周 他们为防暑防灾做了这些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8-31
户外登山游玩高峰期 这些安全知识一定先掌握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8-31
丢手机、丢娃、被困礁石……暑期景区打卡这些危险注意防范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8-24
家政服务业步入万亿级市场 更多“好阿姨”正在加速培养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8-11
免费开放纳凉点、送餐上门……各地多举措应对高温天气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7-2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