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结束后,在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受损的军用装甲车(视频截图)
4月22日,俄罗斯边境地区别尔哥罗德州发生小股武装越境袭击。尽管这在已持续15个月的俄乌战事中只是一次战斗级交火,与伤亡惨重耗时漫长的巴赫穆特战役无法等量齐观,但也产生了“世界级”舆论冲击波。这次袭击暴露俄边境安全存在漏洞,更让外界猜测乌方支持突袭的多重动机。
据俄媒报道,当天一批武装人员分乘九辆美国、乌克兰和波兰所产装甲车、皮卡,从乌方哈尔科夫州进入俄方别尔哥罗德州纵深约10公里,不仅占领部分村庄,还抵达有6000多居民的格赖沃龙镇,并用迫击炮对该镇及周边村庄轰击,导致12名平民受伤。
30多个小时后,俄国防军和地方武装赶来阻击围剿入侵者,打死70余人。“今日俄罗斯”电视台公布的视频显示,被摧毁的入侵战车包括两辆美制M1224 MaxxPro装甲车、两辆美制悍马M1151A1装甲车、一辆美制悍马M1152A1货运装甲车、一辆乌克兰KRAZ COBRA装甲车和一辆波兰AMZ Dzik-2装甲车。
国际军迷发现,这批突袭者一路进击一路网络直播,因此,袭击更像自杀式行为艺术和政治宣传,引发的震撼也非同小可。
突袭发生后,俄方指责乌方是幕后主谋,称“乌军事集团代理人”是具体实施者。乌政府当即澄清并披露,袭击是由俄公民组成的“自由俄罗斯”和“俄罗斯志愿军”等组织所为。乌总统办公室顾问波多利亚克表示,乌方饶有兴趣地关注正在发生的事情,“但未直接参与”。
乌情报机构负责人尤索夫声称,上述组织已“开始行动,旨在将别尔哥罗德地区从所谓‘普京政权’手中解放出来”,并建立一条“安全带”来保护乌平民。德国媒体就此分析认为,至少乌方事先了解突袭计划。
这次袭击不仅有图为证,留在战场的七辆非俄制装甲战车更表明乌方和美国难脱干系。美国务院发言人米勒称“对这一袭击的真实性存疑”。美国防部发言人莱德不仅支持米勒此说,还强调华盛顿没有批准任何第三方向乌武装部队之外的准军事组织转让美国军事装备,乌政府也没有要求任何类似转让。
这并非俄本土首次遭遇“俄罗斯志愿军”越境袭击。今年3月,俄边境布良斯克地区即发生过该组织小规模渗透作战。但是,这次袭击的规模达到两个机械化步兵排的“准建制”水准,凸显俄前线边境地区安保体系存在严重漏洞,尤其是,别尔哥罗德距首都莫斯科仅有600公里。俄军在事发30个小时后才接敌反击,也说明应急响应严重迟滞,更令外界对处于战争状态的俄军表现感到惊讶。俄总统普京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称,“正在推进一项特殊军事行动,以防止未来发生类似渗透。”
袭击者身份成谜——是打着“俄罗斯志愿军”或“自由俄罗斯”旗号的乌方武装,还是确有少数俄罗斯人倒戈投敌,真相有待水落石出。而袭击者乘坐美、乌、波战车并从乌方一侧攻入俄本土这个基本事实,足以让乌方和美国瓜田李下。当然,作为整个战事与战场的组成部分,越境袭击又不奇怪,只是再次挑战俄方不得袭击其本土的“红线”,意味着俄方可能加倍报复。硝烟散去,分析家们更聚焦于推测这次攻击的多重动机。
首先,这是乌方淡化或掩盖焦点城市巴赫穆特陷落之败的宣传攻势。过去半年,俄乌殊死争夺顿巴斯腹地跨河城市巴赫穆特,西方舆论甚至将其比喻为二战期间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视坚守该城为乌意志和士气的象征。最终,这场被形容为一次大战时期“凡尔登绞肉机”的血腥战役,由俄私人武装瓦格纳集团以死亡两万人的代价拿下,乌方也有许多作战经验丰富的职业老兵伤亡。
其次,这是乌方对俄前线防御体系的试探性突击,以便寻找对方薄弱环节。俄乌双方在乌东和乌南地区由北向南沿哈尔科夫-顿巴斯-赫尔松和扎布罗热一线陷入长期对峙并重点攻防巴赫穆特以来,俄军已建立成梯次和大纵深防御体系,通过阵地战和持久战消耗乌方有生力量、北约军事物资装备乃至西方挺战耐心信心,配合以对乌后方的持续轰炸,以便等待战和转机,同时防御乌方宣称已久的战略反攻。
其三,这是乌方“声北击南”扰乱或扯动俄军既定部署,为夏季反攻进行的铺垫。去年夏季,乌军在战场东部哈尔科夫-顿巴斯一带佯动吸引俄军主力,最终在南部科尔松和扎布罗热方向突然反攻,迫使俄军回撤第聂伯河东岸固守。五角大楼不久前泄露的情报表明,乌军下一波反攻依然剑指南部,以图收复亚速海岸,切断俄军在乌南建立的陆地走廊,为包围和夺回克里米亚半岛打下基础。
俄乌战事已进入第16个月,目前看乌军在战略层面几无胜算,但战术和战役层面出现突破并非不可能。别尔哥罗德突袭对俄方而言有惊有险,但对整个战局的影响尚难判断。
文/马晓霖(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