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于4月21日举办,急救装备也在装备展上悉数亮相,在同期举行的“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交流会”上,来自江西财经大学、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海南省农垦中学和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五所学校的代表,分享了推进急救教育的经验和亮点。交流会上,有学校介绍了打造校园“5分钟急救圈”,实施学生“种子”工程,以点带面开展急救培训等经验。也有学校认为,急救内容有待丰富,学生培训有待课程化。
急救装备成为教育装备展示会上一道靓丽的风景,是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取得的一大成效。2022年1月,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共有201所学校入选,其中高校72所、高中64所、高职53所、中职12所。与以往不同,这次“急救进校园”不仅十分注重急救知识教育,而且同样注重新型急救装备的研发与配备。
急救装备和急救知识均受到高度重视,利于化解急救方面的一些认识误区。不少人认为,假如公众和学生不会使用急救装备,将这些装备配置到车站、广场、校园等公共场所,就纯属浪费。但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急救装备即使纯属摆设,安放在公共场所也能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有人认为“不敢救”比“不会救”更普遍和严重,也是急救水平难以提升的关键。实践出真知,应鼓励公众勇敢地使用急救装备,哪怕“不慎损坏”也应得到包容。还有人指出,应该定期在公共场所使用急救装备开展急救演练,从而让更多人在急救知识储备尚未到位的情况下,敢于使用急救装备。
由此看到,让急救装备和急救知识同步进入校园,两者可以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尤其要看到,校园里尤其在高校有很多研发人才,这次展示的多种新型急救装备,正是校企合作的结果,校园人才则发挥了挑大梁的作用。要知道,研发者最了解新型急救装备的原理,也更容易掌握与该装备有关的急救知识。尤其在急救智能装备的研发与推广方面,各类学校所能发挥的作用更不容低估。
教育装备那么多,急救装备格外受重视,是因为健康与生命无价,而学生的急救素养如何,既影响当下的校园安全,也涉及学生们一生的健康与安全。学校是青少年高度聚集的场所,学生们不仅研发急救装备、接受急救知识等方面的能力都很强,而且要不了多久,他们都会带着他们的创新理论和急救知识走向社会,进而成为撒向社会各个角落的一粒粒提升急救能力的“种子”。
急救装备和急救知识同步进入校园,是值得突出抓好的一项工作,这对于校园是一种投入,但对于社会,这种投入最终会变成数倍的产出,进而不断提升社会的整体急救意识与能力。经由校园来创新急救装备和普及急救知识,具有提纲挈领、事半功倍之效,不仅学校要高度重视“急救进校园”这项工作,各种社会力量也要在这方面给予学校倾力支持。
文/秋实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