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文物“活”起来让华夏文明源远流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09 14:00

四月春暖,花满枝头。在遍地胡同的北京西城,有一条海派弄堂——泰安里。4月3日,作为西城区首批文物活化利用计划中首个中标项目,修缮一新的泰安里“变身”为泰安里文化艺术中心,正式对外开放。西城区文旅局局长靳真说:“文物建筑的活化利用方向,重点要考虑与文物建筑的历史文化内涵相契合,与所在街区的功能定位相匹配,还要考虑补充街区公共文化服务短板。泰安里的定位是文化艺术展示和交流平台,符合天桥演艺区的整体功能。”

“化厚重为灵巧,化古老为时尚,化冷门为热门”,让文物融入大众生活。博物馆是“活化”文物的重要一环,也是“活化”文物背后的非物质文化价值的重要之地。此前上海博物馆推出的秘藏南宋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特展主要有四个区域:缂丝知识导览、沉浸式欣赏秘藏文物、缂丝技法体验互动区和明清缂丝书画文物。尽管展厅空间不大,但在参观动线和内容设计上都作了精细的规划,并以过去几年来收集到的公众普遍关心的3个问题——“缂丝技法的来源”“缂丝发展的过程”“缂丝书画的奥秘”作为展览的切入点。

文物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保护利用好文物,让历史印记生生不息,这已经成为了全社会共识。面对当前世界文明交融、文化融合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想要在世界文明激荡中站稳脚跟,持续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必须要“盘活”历史,让“活”起来的文物发出历史之声,讲述中华文明,传播中华文化,让人们从文物的“讲述”中得到文明的滋养和洗礼,让观众通过文物的“话语”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和深邃。

保护和利用文物是要留住它的文化根脉,但也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更不能是“风景这边独好”。科技赋能深耕文物活化,持续打造智慧博物馆,广泛运用3D扫描、互动感应装置等现代科技手段,让人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重新演绎,从简单的文物复刻到将文物与生活相融合,寻找新的传播话题和故事。比如甘肃博物馆此前推出的丑萌玩偶,就是基于马踏飞燕形成的创意;再比如故宫博物院与网易游戏联合开发的手机游戏《绘真·妙笔千山》,以《千里江山图》为创作蓝本,让观者在游戏中体验北宋的大好河山。让观众听得懂,能明白,有感受,拉近文物与老百姓的距离,以文物的“温度”激发人们了解历史文化的兴趣。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在信息过载的新媒体时代,传统文物因为晦涩难懂、不贴近生活往往难以被观众所喜爱,博物馆需要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文物与历史文化,通过文物研究、通过展览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视觉表达和引导,以及沉浸式的体验,让大众从多方面感受文物的魅力,认同文化的价值,不断提高审美能力,形成一个良好的文化传承环境,吸引更多的人去追寻和继承先人留下的珍贵足迹和心路历程,得其精神,化古为今,推动文物活化利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让人们更好地触摸过往、感知历史,从延续民族文化的血脉中开拓前进,不断推动中华文明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文/吴学安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
求是网 2024-11-10
北青快评 | “文物表情包”让文物焕发新的生命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13
北青快评 | 让“去博物馆打卡”成为生活常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7
让更多文物“活起来”北京西城:走出文物活化利用的西城模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9
北青快评 | 让古籍“活”起来,不能止于推进数字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7
北青快评 | 从纸页“搬”到网页,借助数字化之力让古籍“活”起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1
数智赋能 让沉睡千年的文物“活”起来
央视网 2023-12-02
人民时评:从文物中汲取文化自信力量
人民日报 2023-10-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