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发展,城市里“小修小补”摊位减少,单价也在变高。在北京北五环外某小区内开了一间修理铺的王师傅举了一个例子:“前两天有一个顺义的小伙子,因为在住的附近找不着配钥匙的地方,干脆叫了个闪送把钥匙送过来,配好后又闪送回去,本来配把钥匙只要10元,这次光来回的闪送费就花了100多元。”
虽然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小修小补”仍然是种刚需。比如部分家电尚未达到退役年限,却存在某种“小毛病”影响使用,找人修理比买新的更划算。而且,节约已成为很多人的良好习惯。再如,家里马桶或水管坏了,也得找人来修理。然而,在城市快速扩张中,很多从事“小修小补”的摊位不见了,给居民生活造成不便。
比如王师傅列举的例子中,居民在家附近想找配钥匙的地方,结果找不到,最后花费100多元闪送费,把钥匙送到王师傅这里,结果配钥匙本身只花10元钱。就拿这个例子来说,不但“头比身子大”,而且成本高昂。或许有人会认为,与其花110元配钥匙不如买个新锁。但很多新锁售价几百元,从居民角度来说,配钥匙相对划算一些。
从“小修小补”角度来看,100多元闪送费是不必要的成本,既增加居民生活成本也影响幸福指数。坦率说,配个钥匙不该花这么多钱。如果每个小区附近都有配钥匙摊位,闪送成本完全可以节省。而造成“小修小补”摊位大幅减少的原因一是摊位费过高,如王师傅每月摊位费多达1000元。银川早市摊位费由一年4万涨到10万元。
当摊位费过高,必然挤压维修师傅实际收入。“以前一天下来挣500元基本上轻轻松松的,现在能挣上300元都很难”,这是维修师傅生存现状的一个缩影。所以,如何降低摊位费,鼓励更多人员从事“小修小补”工作,进而合理增加便民维修点,是实施“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关键。希望有关方面从“摊位费”入手破解民生难题。
商务部等12部门之前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提出,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制定房租减免、补贴政策,推动降低社区店铺经营成本。无疑是降低摊位费的“解药”。据悉,北京对符合条件的新建社区菜市场、早餐、连锁超市、便利店、药店、前置仓等项目给予资金支持。这为降低便民服务成本创造了条件。
要想不让居民“小修小补”变成一种“高昂消费”,既要根据居民需求合理布局维修等摊位,也要根据维修人员的诉求降低摊位费等经营成本。除了政策层面给予资金支持外,各个社区也要从方便业主的角度将闲置公共用房用于便民服务,如果做不到免租,适当减租也是造福业主。这需要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形成共识。
再如,杭州上城区一社区将核酸检测亭改造为修补铺,提供配钥匙、补衣服、理发、磨刀等服务。这也为各地探索社区便民服务提供了一种经验。总之,各地都应该把“小修小补”服务办成“花小钱办大事”,所谓“小钱”,是指花费合情合理,不花不必要的成本。所谓“大事”,意思是涉及民生的事情都是大事,要把小修小补办好。
文/冯海宁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