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快推进教师教育数字化转型,在组织开展2022年暑期教师研修有关工作的基础上,教育部近日下发通知,启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2023年“寒假教师研修”活动。
据统计,2022年7月20日至8月31日期间,教育部会同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首次开展面向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研修活动,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设立“2022年暑期教师研修”专题。教师通过登录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实名注册,进入专题学习,完成相应学时,可获得电子学习证书。截至去年8月31日,共有1300余万教师在专题进行注册学习,有力提升了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扩大了优质教学资源覆盖面。
这是我国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实施的首次“寒假教师研修”。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充电学习,一方面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另一方面也是提升教书育人能力的实际行动。组织教师在寒暑假中学习,需要处理好两大关系,一是教育部门、学校组织安排,与教师自主安排的关系;二是教师完成学习任务,获得培训电子学习证书,与切实提升能力与素质的关系,避免学习走过场与形式。
我国各地教育部门、学校,一直利用寒暑假时间对教师进行培训,包括线下培训与线上培训。也有部分教师对寒暑假安排培训学习有意见,认为寒暑假怎么过,应该由自己自主安排,教育部门、学校安排的培训活动,会影响自己的自主安排,让带薪休假名不符实。
鉴于此,需要处理好教育部门、学校安排培训任务与教师自主安排寒暑假时间的关系。总体原则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安排的培训时间不宜过多,同时要给教师自主选择空间。“寒假教师研修”规定教师获得证书的最低要求为6个学时,这是适当的。对于教师来说,在整个寒假中,学习6个学时左右的研修课程内容,也是对寒假生活的丰富。
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平台实施对教师的培训,是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一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主题。据悉,2023年,教育部将深入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以建设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抓手,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
对于教师在寒暑假参加培训,大家更关注的是质量,对在线培训来说更是如此。在现实中,存在教师点开在线培训课程却不认真学习敷衍应对的现象。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提高培训课程的针对性、有效性与质量,以及加强对教师培训的考核。
据介绍,此次“寒假教师研修”的重要课程内容是“教师直播教学安全培训”,具体包括直播教学安全问题应对,聚焦直播在线教学的组织、安全问题的识别与防范、直播在线教学软件安全防护功能的使用等;组织教师开展学习,提高教师的防范意识和处置有关问题的能力;直播教学中的法律规范,直播在线教学中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责任,维护合法权益的途径,以及教师在直播教学中应遵守的法律规范;教师的心理健康,面对直播教学中网络暴力等行为的心理调适,获得心理援助的途径,降低有关问题对教师身心健康的影响,等等。可见这一培训内容具有现实针对性,对于老师上好直播课,应对网课“爆破”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教师应把充电学习主动纳入寒假生活规划,这也是在为学生安排有意义的寒假学习、生活做出示范。对于教师寒假研修的考核,适合采取过程评价方式,要考察他们对有关课程内容的掌握,更要看他们应用培训所学内容解决教学中存在问题、提升教学能力的实际效果。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对教师上培训课的情况进行写实性记录,也是在进行评价改革。这可充分发挥这一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让教师教育实现数字化转型,让“寒假研修”起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效。
文/熊丙奇
图源/新华社
编辑/潘洪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