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数字时代为何还要开展劳动教育?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2-29 15:59

临近年底,某互联网公司推出《2022年轻人数字生活白皮书》(下文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显示,2022年度年轻人热门生活技能Top5:做饭、收纳、移动办公、养花、diy家具。今年,不少年轻人经历了居家生活。当独自面对生活,一向饭来张口——饿了点外卖,衣来伸手——打扫卫生、衣物收纳靠保洁阿姨登门的年轻人,不得不自食其力、补习起这些生活技能。还好,网络上的生活小妙招比比皆是,年轻人自学成才后发现“劳动最光荣”的真谛。

也许,很多年轻人连自己也想不到,近年来在自己身上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可以在社交平台上晒自己做饭、收纳。据媒体报道,部分年轻人热衷捡垃圾,用捡来的垃圾打造家具,装点自己的小家,还上了热搜。这在过去,年轻人会觉得这难为情,丢面子,而数字时代则赋予这些行为环保、节俭、自强自立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这体现了年轻人对劳动全新的态度。在人工智能时代,开展对大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一点也不过时。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022年9月新学年开学,劳动教育在中小学独立课。

对于国家如此重视劳动教育,有部分舆论质疑,都已经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很多体力劳动岗位都会被机器人替代,为何还要让学生做体力劳动,难道学习就不是劳动吗?这是对劳动教育的片面理解,劳动教育不只是让学生做体力劳动,而是要学习做家务劳动、生产劳动、服务劳动,在参与劳动中,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技能,以及健康的劳动价值观,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

与年轻人已经逐渐热衷学习生活技能不同,我国有部分家长,还在给孩子灌输远离劳动、不做普通劳动者的“有害认识”。如短视频平台上,就有家长以让孩子做体力劳动,体验劳动的艰苦,来教育不愿意读书的孩子,这些视频还受到很多人追捧,称不吃读书的苦,就会吃生活的苦。可问题在于,每个孩子都会走向社会,他们不可能都上北大、清华等名校,而会成为普通劳动者,就是上北大、清华,也不能保证他们就享有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076万,2023年将达到1158万,这些大学毕业生已经不再是高等教育精英时代的“天之骄子”,而是普通劳动者,要以此确定自己的择业目标,进行职业与事业发展规划。

所以,这五大年轻人热门生活技能,折射出年轻人劳动价值观的变化。这是适应社会发展做出的与时俱进的调整,同时也要求我国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要及时做出从精英教育时代到普及化时代的育人理念调整。不能只关注知识教育,更要重视比知识教育更重要的生活教育、生存教育与生命教育。

文/熊丙奇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