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金融监管研究院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1月各级外汇管理部门公示处罚案件129例,累计罚没金额约2.3亿,这也是2022年以来,案例数和罚没金额最多的一个月。其中,涉及个人71例,累计罚没金额7036.5万元,约占总罚没款的30% 。涉及企业58例(含银行等金融机构),累计罚没金额约1.6亿,占总罚没款的70% ,其中银行占28例,累计罚没金额1948.05万元。
从处罚案件数量来看,11月外汇处罚案例数量要比10月整体多两倍多,罚没金额也是10月份的近5倍。 11月份的外汇处罚案例中,有7例罚没金额超过千万,其中企业5例,个人2例。
最高的一笔为11月28日,江西亮弘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由于违反规定将外汇汇入境内,国家外汇管理局江西省分局对该公司责令改正,处3825万元人民币罚款。值得注意的是,11月份,国家外汇管理局江西省分局共披露了5家企业,有4家都超过了千万,剩余那家企业也被罚972万元,接近千万。
除企业外,对个人的外汇处罚也不少。个人最高的一笔外汇处罚为2022年11月11日,深圳田某因非法买卖外汇,被深圳外汇分局罚款2554.86万元人民币。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2022年1月-至今)外汇局官网公示的对个人的外汇处罚案例有480多例,罚没总额累计约2.35亿元。金融监管研究院外汇研究员周敏表示,一直以来,个人外汇违规的处罚屡见不鲜,小到几千,大到几千万,违规案由以非法(变相、私自)买卖外汇、违反规定将境内外汇转移境外、未按规定办理境外投资外汇登记等行为所占比重居多。
从具体违规行为来看,违反规定将外汇汇入境内或将境内外汇转移境外的处罚案件虽然只有5例,在当月公示处罚案例数量的占比不足4%,但罚单金额均超千万元,累计罚没金额高达1.06亿元,接近当月罚没总金额的一半。
此外,11月有66例处罚是因为非法(变相、私自)买卖外汇,其中仅3例为企业处罚,其余均为个人处罚,66起案例中2笔处罚超千万;有19起案件是非法结汇、违反规定办理结售汇业务、擅自改变结汇资金用途,累计罚没金额2693.79万元;违反外汇登记(账户)管理规定的案件有18例,累计罚没金额1021万元;虚构贸易背景逃汇的处罚案件5例,累计罚没金额1663.06万元;未按规定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的处罚案件2例,累计罚没金额43.6万元;违反规定办理资本、经常项目资金收、付汇、为不在名录内企业办理货物贸易收汇的处罚案件5例,累计罚没金额219.17万元;此外还有擅自借用外债、非法套汇、出口不收汇、办理货物贸易外汇收支未尽职审查、办理经常项目对外付汇(属应向税务机关备案业务)未核验服务贸易等项目对外支付纸质或电子税务备案表等处罚案件10例,累计罚没金额521.6万元。
周敏表示,外汇合规是个“常谈常新”的话题,虽然近年来外汇领域便利化改革意义深远,但其要义在于不断创新和完善真实性审核管理的方式,而并非弱化真实性管理。因此,无论是银行机构,还是企业、个人等市场主体,只有合规经营、规矩办事才能一路绿码。
不久前,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潘功胜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中国已建立起“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的外汇市场管理框架。跨境资金流动监管预警和响应机制不断健全,宏观审慎工具更加完善,未来将全力构建适应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外汇管理体制,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维护外汇市场稳健运行和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程婕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