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丨古“网”今来!沉睡的历史,被“昌平记忆”唤醒
北青社区报昌平版 2022-11-11 17:40

“您好,我是昌平记忆的‘记忆君’,这里有昌平的历史文脉、文物古迹、美食美景、实用信息;也有大家熟悉的昌平街巷、商场、学校……”在微信公众号、抖音、视频号等主流网络平台上,都可以看到这段文字介绍。

这个名为“昌平记忆”的自媒体,由一个土生土生的昌平人——“80后”小伙张明和身边的几个小伙伴共同创建,通过网络来介绍昌平地区相关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新闻信息,时至今日已有12年时间。

昌平记忆工作室,乘互联网之风诞生

2009年暑假,张明偶然间发现家里附近的不少房子被拆除,曾经陪着他长大的胡同、餐馆、商店等也不见了,这让他一度怅然。恰巧在这段时间,张明观看了一部纪录片《北京记忆》,热爱家乡历史文化的他,便萌生了通过影像记录身边变化的想法。

“我想将家乡的风貌都记录下来,为家乡留下一份珍贵的记忆。”面对一个飞速发展,新旧交替的时代,张明决定在网络上建立一个平台,通过网络寻找更多的“同好”,一起记录家乡。“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一起记录家乡的美好,既能让工作更高效地开展,又能把家乡的美好展现给更多的人。”张明说。

2010年2月,张明开通了“南口记忆”新浪博客,当年6月,他创建了“南口记忆”人人网账号,并定下宣传主题:铭记历史,传承文化,共享信息,感悟生活。

后来,随着网络上社交媒体的发展,他又在微博、贴吧等注册了账号。面对新奇而又浩瀚的网络世界,张明在这里吸收知识,积累经验,在2014年创建了“南口记忆”微信公众号,并开始以此作为“主阵地”宣传昌平的历史文化。时至今日,工作室的名字由“南口记忆”变为“昌平记忆”。

“公益创客”“北京最美文物守护人”“昌平‘两微’影响力TOP10”……一份份奖杯与荣誉,见证了12年来工作室的发展历程。在这期间,工作室不断吸收同样热爱昌平历史文化的志同道合者加入。通过线上自媒体平台矩阵宣传昌平历史文化,普及昌平文物古迹知识,引导更多人关注并热爱昌平这一方水土。 

截至目前,昌平记忆工作室拍摄昌平区域内照片超过15万张,收集昌平珍贵老照片超过2000张,收集昌平历史文化图书资料超过400本,所有平台累计发布图文视频信息超过5000条,累计粉丝超过20万人,累计阅读量超过4000万人次。

古籍与网络结合,他是新时代的“历史搬运工”

“昌平地区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在昌平,有商贸通衢与古道车辙,有佛寺遗址与古木摩崖,有京张传奇与铁路机车,有青山巍峨与潺潺溪水……”张明表示,“我做公众号的初衷就是想要通过网络,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到昌平的历史文化。” 

为了能够准确地把历史通过网络呈现出来,张明收集了400余本关于昌平历史文化的图书,作为自己进行线上内容编辑的知识数据库。如《昌平县志》、《昌平县地名志》、《昌平百科全书》等,与此同时还收集了很多明清时期关于昌平的古籍资料,如《光绪昌平州志》、《西关志》、《延庆卫志略》等。除此之外,他还收集了昌平相关百年老照片超过2000张,累计投入超8万元。 

“我经常说自己是历史的搬运工,把古籍中的内容搬运到网络上,用网络这本现代化的‘书’去重新记载历史,借助网络让年轻朋友与那些已经消失或者变化的文物古迹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

《珍贵鼓楼城墙旧照带你穿越古今》《巩华城不仅仅是地铁站,沙河人应该知道的古城旧事》《不该被遗忘的南口战役》……张明用一篇篇鲜活生动的文章,再次唤醒了被人们遗忘在岁月中的历史。

“网”上“网”下,搭建互联网沟通桥梁

 “昌平有过辉煌,也经历过低落,无论怎样,它始终是我们最爱的家乡!”在张明的引导下,“昌平记忆”一直致力于通过网络宣传,推广昌平文化,并同步建立了网友互动型平台及昌平信息综合平台。

“创建这两个平台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方便收集散落在民间的历史文物,以征集文章、征集物件、征集照片等线上活动为主。”随着平台不断地发展壮大,张明遇到了更多的同道中人,越来越多热爱昌平历史文化的人加入其中,平台上的信息也越来越丰富。

“广东坟”曾经是修建京张铁路的广东籍人员在南口集中安葬的区域,原址因建设居民楼而消失,近十几年陆续有多块墓碑被发现,成为“广东坟”存在的见证。

张明通过热心网友提供的留言线索,经过沟通与实地考察,最终找到2块不同年代、不同材质的“广东坟”墓碑,现在2块墓碑均被收藏在南口镇史馆,成为南口京张铁路文化的重要实物见证。

“我常说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大家从我这里看到的许多关于昌平的内容是集百家之长,有的老师付出了十几年、几十年的努力,收集整理挖掘昌平历史文化相关的资料,最后通过‘昌平记忆’公众号发布到网络上。”

“昌平记忆时光展”“昌平历史文化公益分享会”“昌平历史文化图书公益展阅”……随着各项活动的开展以及受众群体的增加,也经常会有网友联系到张明,指出自己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出现在了文章里,重拾起童年的回忆。

穆默的摄影日记 Alfons von Mumm,一位老爷爷在1900年的老房子与家人 

Heim, Arnold 1929,一位老奶奶民国年间家里的大车店

如今,“昌平记忆”每周都会发布新的网络专题,内容不仅涉及自然山水、人文历史,还囊括了吃喝玩乐、实用信息、新闻资讯等方面。

“越是身边常见的东西,越是容易被忽略,我希望通过更加多样化的宣传,未来可以让更多人关注昌平的历史文化,关注身边的美好。”张明满怀憧憬地说道。

“历史+互联网”,在昌平记忆工作室的“再创造”下,通过新媒体互动,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让埋藏于记忆深处中的昌平往事再次“活起来”。

文/北青社区报 刘志宇

编辑/谢麒

相关阅读
昌平文庙等历史节点预计明年2月落地亮相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5
昌平丨@观里人 这些古迹您熟悉吗?跟我们一起“盘活”历史文化资源→
北青社区报昌平版组 2024-05-14
新疆库车:留住古城的记忆
新华社 2024-03-18
浙江:推动名城名镇名村保护 守护建筑中的“历史记忆”
中国新闻网 2024-03-02
“对话古今 昌平有礼”2023年昌平区文化创意大赛决赛圆满收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7
昌平区新增两处古树及其生境整体保护试点区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7
昌平区逐步推进5978株古树名木“云”管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5
昌平 | “跟随高建走昌平”,听不一样的昌平“网”事
北青社区报昌平版组 2022-12-2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