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理论出版部主任红梅副教授策划的“溢彩流光写风情——岭南水乡画派50周年纪念展”将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行开幕式和研讨会。
“岭南水乡画派”又名“容桂水乡画派”,肇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自开创至今已历四代,主创人叶其青等共25位艺术家的近六十件作品参展。
“岭南水乡画派”的艺术家们大多来自容桂本地。容桂是2000年由原容奇、桂洲两镇合并而成。容桂的风土自然、人文景观以及与之紧密相连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为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土艺术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天然艺术土壤。由于地域和文化的独特原因,“岭南水乡画派”直接受到“岭南画派”的重大影响,其主题、意境以及技法等方面多有传承。尽管如此,“岭南水乡画派”在内在的文化规定性上却与“岭南画派”大相径庭。从风景画中主体与对象之间关系的视角来看,无论刻意为之还是野生自然,只要将其视为艺术主题,它其实已经是包含了主体意识的观照。当一片自然被当作艺术主题来感知的时候,它本质上是人与物质环境之间所形成的全部关系的一部分,而景观再现的视觉传统从一开始就在这个关系里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岭南水乡画派”将对家乡景观的由衷热爱而产生的自足和自豪感与精致典雅的艺术形式和审美意趣相结合,因此,尽管同样采用;“岭南画派”雄健和秀雅的风格,但后者包含的,却是对家乡那种流淌在血液里的真挚热爱以及对中国本土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在“岭南水乡画派”的艺术作品中流露出一种活泼泼的生命力但却不流于粗野媚俗,这为以表现文人士大夫情怀和审美品位为旨归的中国传统绘画注入了难能可贵的崭新生命。这一点在“岭南水乡画派”的大部分艺术家作品中都可以看到,而在主创人叶其青的系列作品中体现得尤为充分。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研所主任编辑孙欣谈及看展感受直言:“整个展览带给我非常深刻的感受,这个画派它的精神内核源于对于乡情、乡愁、乡土的一种追问,而这种追问在尤其是上个世纪末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后,我们的村庄逐渐变成了城镇,城镇又变成了城市,城市变成了都市,都市变成了国际大都市,乡愁、故乡这样一个意向,实际上是在默默地模糊化的,被全球化的图像洪流所遮蔽。所以在很多作品当中,我们很少能见到非常真切地地对于故乡情怀的书写。 ”
“岭南水乡画派”所面临的时代环境是,西方的工商业文明因在全球的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危机而加速衰落,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越来越受到国人和世界的广泛重视,因此,如何以艺术的方式表征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活力,就成为艺术界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策展人红梅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对于为何做这样一个展,她坦言:“50年不变的灵魂精神内核,展示了岭南水乡画派的艺术一贯性,我自己用了三个爱。一是这个画派几代对艺术的无功利之爱;二是他们对家乡的无条件之爱;三是对岭南画派的无选择之爱,这三个爱使得岭南水乡画派的传承和面貌。”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岭南水乡画派”四代人持续至今50年的艺术探索和创作,不但是为自己的家乡和中国本土传统文化竖起了一座丰碑,更是对这一时代课题做出的令艺术界为之瞩目的回应。
据悉,展览将展至11月13日。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磊
编辑/弓立芳